1.小兒鵝口瘡推拿手法一 心脾積熱型鵝口瘡
癥狀表現(xiàn):
嘴里有白屑,甚至布滿舌頭,面部唇部均發(fā)紅,煩躁不安、吃奶時啼哭不止,大便干,小便黃。
可推穴位:
推六腑、清天河水、清肝經(jīng)、揉板門、推四橫紋、清脾經(jīng)、清胃經(jīng)、揉小天心、按揉大椎、推下七節(jié)骨。
推六腑 100-300次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側(cè)緣,肘腕之間的一條直線。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紋面從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作用:清熱、涼血、解毒,對孩子感冒引起的風熱、支氣管哮喘有調(diào)理作用。對于調(diào)理孩子體內(nèi)熱盛引起的嘔吐很有效。
清天河水 100-500次
位置: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手法: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橫紋直推向肘橫紋,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熱解表、宣肺除煩。
清肝經(jīng) 200次
位置:肝經(jīng)位于食指末節(jié)螺紋面。
手法: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為清。
清胃經(jīng) 100-500次
位置:胃經(jīng)在手掌面拇指第一節(jié)掌骨橈側(cè)面。
手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橈側(cè)沿赤白肉交際處,自腕橫紋推到拇指根部。
作用:清利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多用于腹脹、便秘、打嗝噯氣、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吐奶等癥。
清脾經(jīng) 100-500次
位置:脾經(jīng)位于拇指橈側(cè)面指根到指尖成一條直線。
手法:順著拇指外側(cè)緣從拇指指根推至指尖。
作用:健脾胃、補氣血,多用于防止疳積、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癥。
揉板門 100-300次
位置:位于手掌大魚際中部。
手法:用一只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魚際,成為揉板門或運板門。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于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推小橫紋 100-300次
位置:四指掌指間關節(jié)橫紋處。
手法:將孩子左手四指并攏,以拇指端外側(cè)緣著力,從食指橫紋滑向小指橫紋。
適用:調(diào)中行氣、和氣血、消滯脹。多用于防治疳積、腹脹腹痛、消化不良。
揉小天心 100-300次
位置:小天心位于手掌大魚際與小魚際交界處凹陷中。
手法:用中指著力揉之。
作用:鎮(zhèn)驚安神、主治手足心煩熱、夜啼等癥。
揉大椎 1-3分鐘
位置:使孩子頭微低,用手摸到孩子頸后突起位置,往下摸凹陷處就是大椎穴。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之。
作用:清熱解表。
下七節(jié)骨 100-300次
位置:七節(jié)骨位于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食指、中指外側(cè)緣自上而下直推。
作用:泄熱通便,多用于便秘、脫肛等癥。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