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禿到底是什么呢,古代對傀儡子的俗稱,出自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它是傀儡戲中最常見的角色,造型詼諧惹笑,演出滑稽風趣,對白或唱詞諷刺幽默,娛樂了人們千百年,成為歷久不衰的木偶名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往下看。
“郭禿”出自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或問:“俗名傀儡子為郭禿,有故實科?”答曰:“《風俗通》云:‘諸郭皆諱禿?!斒乔按擞行展《d者,滑稽戲調(diào),故后人為其象,呼為郭禿,猶《文康》象庚亮耳?!?/p>
有人問:“俗稱傀儡戲叫郭禿,有什么典故嗎?”我回答說:“《風俗通》上面講;姓郭的人都忌諱禿字。當是前代人有姓郭而患禿頭病的人、善于滑稽調(diào)笑、所以后人就制作了他的形像,它叫做郭禿,就像《文康》樂舞中出現(xiàn)的庚帝的形像一樣。
郭禿是傳統(tǒng)傀儡戲(木偶戲)中常見的人物,推其由來,是北齊(公元550─557年)高緯所好的「郭公」。北朝士大夫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書證》中載:「俗名傀儡子為郭禿」,證明北齊或更早的年代,民間已將傀儡子稱為「郭禿」。他又引《風俗通》中「諸郭皆諱禿」來表明「郭禿」的由來,推斷前朝「有姓郭而病禿者」因一生善于「滑稽戲調(diào)」,后人以傀儡模仿他的表演,而稱之「郭禿」。
唐朝概稱傀儡戲為「郭郎」。宋人又稱之為「郭郎」或「鮑老」。元明之際成形的陜西合陽提線木偶戲,至今仍能看到流傳數(shù)輩的「來報子」(癩皰子)形象;其「發(fā)正禿」的臉譜造型近似戲曲中的丑角,可演多角,其特點是幽默風趣的滑稽表演。據(jù)當?shù)乩纤嚾苏f,「來報子」原姓郭??磥?,「來報子」仍保留了北齊「郭禿」的痕跡。
「郭禿」的造型詼諧惹笑,演出滑稽風趣,對白或唱詞諷刺幽默,娛樂了人們千百年,成為歷久不衰的木偶名人。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傀儡子”,是由藝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戲曲形式。中國的木偶戲興起于漢代,至唐代有了新的發(fā)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戲。宋代是我國木偶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木偶的制作工藝和操縱技藝進一步成熟。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明代木偶戲已流行全國各地,經(jīng)濟發(fā)達的南方各省區(qū)木偶戲更為繁榮,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說。清代以后木偶戲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流行范圍廣,而且演出的聲腔也日益增多。就演出形式而言,可概括為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藥發(fā)木偶五種。
木偶藝術(shù)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除了藝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藝術(shù)和操作裝備也是吸引廣大觀眾的一個重要方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