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張廷玉和乾隆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xì)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張廷玉身為文官,手里又沒有兵權(quán),為什么晚年不受乾隆待見?
張廷玉是清代配享太廟里唯一的漢臣,而清代配享太廟一共才二十六位,分為東西兩殿,東殿為十三名愛新覺羅宗室,比如十三爺允祥,多爾袞,代善,奕訢等王爺,再加上蒙古王爺僧格林沁,一共十四個王爺。
西殿是對清代有大功的大臣,除了張廷玉,其他的我們比較熟悉的有鄂爾泰,傅恒,福安康,阿桂,一共有十二名,另外本來和珅的弟弟和琳也在配享之類,但是因為和珅的原因,在嘉慶年間被移出太廟。
張廷玉被封為三等伯,而在之前,清代是沒有文臣被封侯的前例,因為要被封爵都得需要靠軍功。
張廷玉的父親是張英,張英在康熙年間就官至文華殿大學(xué)士兼禮部尚書,張廷玉因為父親的原因,所以一入仕之后,也倍受康熙的器重,在康熙四十三的時候就入值南書房,之后先后擔(dān)任禮部、刑部、吏部的左侍郎。
雍正一繼位之后,對張廷玉格外器重,幾乎所有的詔書,圣諭都是出自張廷玉之手,張廷玉先后擔(dān)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xué)士。
雍正七年的時候,雍正設(shè)立了軍機(jī)處,而軍機(jī)處的很多規(guī)章制度就是由張廷玉建立的,他也和怡親王、蔣廷錫成為軍機(jī)處軍機(jī)大臣。
雍正十三年,張廷玉與莊親王允祿,鄂爾泰成為顧命大臣,雍正并且遺詔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另外,明史的主編官也是張廷玉。
乾隆繼位的時候已是二十六歲,而雍正給乾隆留下來的三個顧命大臣,對乾隆來說,感覺總是不會那么舒服,所以莊親王允祿在乾隆四年的時候,因為受到廢太子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的影響,被停掉了親王雙俸,免除了都統(tǒng)之職。
而鄂爾泰在乾隆十年的時候,也病逝了,在乾隆二十年的時候,因為他的侄子鄂昌的原因,被撤出賢良祠。
而張廷玉呢,在乾隆繼位的時候已經(jīng)是六十五歲了,乾隆前幾年還是比較尊重張廷玉的,畢竟是雍正留下來的顧命大臣,但是隨著張廷玉的年紀(jì)越來越大,越來越固執(zhí),容易激動,就這樣都老臣與新皇帝之間就存在了隔閡。
張廷玉與鄂爾泰同為顧命大臣,兩人的矛盾也是越來越深,張廷玉經(jīng)常不分場合的挖苦和諷刺鄂爾泰,而在鄂爾泰死后,由訥親接替,乾隆卻讓資歷,威望遠(yuǎn)不如張廷玉的訥親的內(nèi)閣次在張廷玉之前。
總的來說,乾隆對張廷玉的百般膈應(yīng),就是因為老重臣與新皇帝之間的矛盾導(dǎo)致的,乾隆雖然一度免除了張廷玉的配享資格和爵位,不過在張廷玉死后(終年八十四歲),還是依雍正遺詔讓他配享太廟,恢復(fù)了爵位。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