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容?!睹献印饭财咂涗浟嗣献优c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容,其學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盡心上》共四十六章,講述了儒家思想,激勵人奮發(fā)向上有所作為。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至三十二節(jié)
【原文】
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1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順,放太甲于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t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p>
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2’,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凰夭唾狻氪笥谑?”
【譯文】
孟子說:“要有所作為譬如掏井,掏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若半途而廢,〕就等于挖了一眼廢井。”
孟子說:“堯、舜愛好仁德,是出于天然本性;商湯和周武王是身體力行;五霸是借來運用,以此匡正諸侯。但是,久借不還,又怎知他不會最終擁有呢?”
公孫丑說:“伊尹說:‘我不親近違背義禮的人,便把太甲放逐到桐邑,百姓大為高興。太甲變好了,又讓他回來〔復位〕,百姓也大為高興。’賢人作為臣屬,君王不好,本來就可以放逐他嗎?”孟子說:“是伊尹那樣的想法,就可以;不是伊尹那樣的想法,就是篡奪了?!?/p>
公孫丑說:“《詩經》說,‘不白吃飯哪’,可是君子不種莊稼,也來吃飯,為什么呢?”
孟子說:“君子居住在一個國家,君王用他,就會平安、富足、尊貴而有名譽;少年子弟信從他,就會孝父母、敬兄長、忠心而且信實。你說‘不白吃飯哪’,〔我請問,〕貢獻還有比這更大的嗎?”
【注釋】
(1)軔:同“仞”(rèn),七尺為一仞。
(2)不素餐兮:見《詩經·魏風·伐檀》。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