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睹献印饭财咂涗浟嗣献优c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其學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盡心下》共三十八章。二十四章講仁義禮智的追求,對君子而言,乃天性使然。二十五章介紹了什么是善、信、美、大、圣。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至二十五節(jié)
【原文】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聲也,鼻之于臭1也,四肢之于安佚2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謂性也。仁之于父子也,義之于君臣也,禮之于賓主也,知之于賢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謂命也?!?/p>
浩生不害3問曰:“樂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謂善?何謂信?”
曰:“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樂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譯文】
孟子說:“口對于美味,眼對于美色,耳對于好聽的聲音,鼻對于芬芳的氣味,手足四肢喜歡舒服,都是人的天性使然,但是得到與否,卻屬于命運,所以君子不會以天性為借口而強求它們。仁對于父子,義對于君臣,禮對于賓主,智慧對于賢者,圣人對于天道,能夠?qū)崿F(xiàn)與否,屬于命運,但也是天性使然,所以君子不會以命運為借口而不去順從天性?!?/p>
浩生不害問道:“樂正子是怎樣的人?”孟子答道:“善良的人,有自信的人?!薄笆裁唇凶魃屏?什么叫作有自信?”
答道:“發(fā)自肺腑的叫作‘善良’,有道德學養(yǎng)叫作‘自信’;把那善良、自信充實擴大叫作‘美好’;充實擴大之,使之光輝洋溢,叫作‘偉大’;將那偉大光輝化育天下眾生,便叫作‘圣’;圣而臻于妙不可言便叫作‘神’。樂正子是介于‘善良’和‘有自信’兩者之中,‘美好’‘偉大’‘圣’‘神’四者之下的人物。”
【注釋】
(1)臭:讀作“嗅(xiù)”,氣味,這里指芬芳之氣。
(2)安佚:今寫作“安逸”,不辛勞,舒服;佚,音yì,通“逸”。
(3)浩生不害:齊人,姓浩生,名不害。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