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xué)》《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孟子》共七篇,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其學(xué)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盡心下》共三十八章。三十六章說,長輩喜歡吃的東西,如果太少,就只留給長輩吃。
孟子·盡心章句下·第三十六節(jié)
【原文】
曾嗜羊棗1,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2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也。諱名3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也。”
【譯文】
曾晳喜歡吃羊棗,曾子因而自己舍不得吃羊棗。公孫丑問道:“燒肉末和羊棗哪一種好吃?”孟子答道:“燒肉末呀!”公孫丑又問:“那么,曾子為什么吃燒肉末卻不吃羊棗?”答道:“燒肉末是大家都喜歡吃的,羊棗只是個別人喜歡吃的。就好比父母之名要避諱,姓卻不避諱一樣;因為姓是許多人相同的,名卻是他一個人的。”
【注釋】
(1)羊棗:小柿子,現(xiàn)在叫作牛奶柿。
(2)膾炙:膾,肉糜;炙,烤肉,燒肉。
(3)諱名:古代對于父母君上的名字,講不得,寫不得,叫作避諱。
本文由網(wǎng)絡(luò)整理 ?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