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兒童受到性侵害已經(jīng)并不少見,近段時間多宗校園性侵犯案件更是引起了大家的重視!那么,我們?nèi)绾畏乐购⒆邮艿叫郧址?,作為家長又該怎么做呢?
什么行為是對孩子的性侵犯?
兒童性侵犯不僅僅是侵犯者通過武力、欺騙、誘惑等方式跟兒童發(fā)生性接觸的行為,還有些情況雖然沒有產(chǎn)生身體接觸,卻也屬于性侵犯的范疇,例如向兒童裸露身體或強迫兒童裸露身體、對兒童進行裸體拍照等等。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受到性侵犯的幾率,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預防性侵犯 從性教育開始
在觀念傳統(tǒng)的中國家庭中,“性”在孩子面前似乎成了一種禁忌。可越是閉口不提,就越容易給孩子造成困擾,也可能讓孩子在必要的時候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要預防性侵犯,首先要從對孩子的性教育開始。
正面解答孩子的疑問
“我是從哪里來的?”相信這是孩子小的時候都會問及的問題。年輕的爸媽們也一定有這樣的經(jīng)歷,想想自己小時候得到的是什么樣的回答?在眾多的答案里,“撿來的”最為常見。可這并不是回應(yīng)孩子最好的答案。如果爸媽覺得正面的回答有些難以啟齒,可以用動植物做比擬來告訴孩子。例如可以告訴孩子,他曾經(jīng)是爸爸在媽媽肚子里種下的一棵小種子,后來在媽媽肚子里慢慢發(fā)芽長成了小人兒,最后就被媽媽生出來了。
在孩子的不同階段,多少會問到一些有關(guān)于“性”的問題,爸爸媽媽要循序漸進地巧妙回答孩子的疑問,讓他從小就有清晰的認識,能夠?qū)Σ涣夹袨橛信袛嗄芰Α?/p>
讓孩子有性別意識
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步幫孩子樹立性別意識,對男孩要鼓勵他勇敢堅強,對女孩要培養(yǎng)她溫柔干凈。與此同時,可以讓孩子多和同齡的異性小朋友接觸,讓孩子明白男女有別,明白男女之間的道德規(guī)則,例如男孩兒應(yīng)該保護女孩、尊重女孩兒,而女孩兒也應(yīng)當學會自尊自愛。
從如廁這件小事著手
爸爸媽媽可以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幫孩子正確地認識“性”。例如告訴孩子上廁所一定要在洗手間,因為這是一件私密的事情,不可以給別人看的;再比如,大小便后要洗手、不可以把小棍之類的東西塞到尿尿的地方等等。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
孩子小時候?qū)θ魏涡迈r的事物都會感到好奇,包括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在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時,不要因為“性”的羞于啟齒就避開了孩子對隱私部位認識,這些身體部位,不僅要讓孩子有正確的認識,更應(yīng)該讓他知道這些部位是私密的,除非是爸爸媽媽為你洗澡的時候,或是醫(yī)生為你檢查的時候,別人不能看更不能碰。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別人的這些部位也是不能隨便碰的。
預防性侵犯 還需防騙意識
針對兒童的侵犯,誘騙的方式十分常見,因為侵犯者往往會抓住孩子判斷力差的弱點,以各種借口行騙然后實施侵犯。預防性侵犯,爸爸媽媽要讓孩子具備良好的防騙意識。
教孩子看穿這些謊言
謊言1:我是爸爸的朋友,你爸爸讓我來接你。
謊言背后:這是誘騙孩子最常見的謊話,被騙的孩子可能被拐賣或被帶到僻靜出實施性侵犯。
告誡孩子:別跟著陌生人走。
謊言2: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
謊言背后:以“游戲”之名接觸孩子身體或讓孩子接觸自己的性器官,又或者讓孩子擺出一些下流的姿勢……這種謊言實在可惡!
告誡孩子:對于接受過性教育的孩子來說,他能夠判斷出這種“游戲”并不是什么好事。
謊言3:放學后老師單獨教你
謊言背后:即便這是個沉重的話題,卻不得不承認,近年總有老師侵犯學生的事發(fā)生。以教學之名性侵孩子讓人心痛不已。
告誡孩子:如果老師在此期間想做與教學無關(guān)的事情,要學會拒絕,同時要把事情告訴爸爸媽媽。
謊言4:陪我玩吧,給你洋娃娃
謊言背后:孩子還小,也許并不知曉性侵犯的利害關(guān)系,在受到糖果、玩具的誘惑后,就有可能放松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告誡孩子:對生人的禮物說不。
預防性侵犯 讓孩子學會說不
有的時候,即便孩子對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也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某些行為是錯誤的,卻因為害怕不敢反抗。有些孩子甚至在受到傷害后選擇沉默,導致二次性侵害的發(fā)生。爸爸媽媽要教會孩子說不。
別人的親昵讓你不舒服時,說不
要告訴孩子,無論是誰,只要他親昵的舉動讓你感到不舒服,就應(yīng)該拒絕他這樣做。哪怕這個人是老師、鄰居家的叔叔或是警察。
陌生人敲門時,說不
告訴孩子如果他獨自在家,有陌生人敲門不要隨便開門。這不僅僅是預防性侵害的發(fā)生,更是預防入室盜竊、拐騙等案件的發(fā)生。
壞人要你保守秘密,說不
告訴孩子,如果有人對他做出了不好的行為,無論這個人是否要求他保密,都一定要第一時間把發(fā)生的事情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保護他。這樣能夠避免孩子受到二次傷害。
當然,教導孩子保持警惕是應(yīng)當?shù)?,但爸爸媽媽需要注意表達方式,不能用過多的描述來恫嚇孩子,讓孩子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影響心理健康。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