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很多爸媽的朋友圈都被這樣一則新聞刷屏了:一名在路邊獨自玩耍的4歲女童,被一陌生男子強行抱上網(wǎng)約車離開,所幸該女童一路哭叫與機警應(yīng)答,引起了司機的懷疑,女童最終成功獲救。
有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每年走丟、被拐賣的兒童,平均高達30萬,平均每天就有8個孩子被拐賣!為何孩子被拐的悲劇總是重演?為了防止意外的發(fā)生,建議爸媽們花幾分鐘時間讀完此文!
據(jù)統(tǒng)計,在五大常見的兒童被拐高危場所中,“家門口”竟然位居榜首。這一結(jié)果讓很多爸媽感到意外,但到底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這一點值得所有父母深思,再來看看位居前幾的被拐場所。
NO.1 家門口
家長自認為家門口屬于自己的地盤,孩子發(fā)生危險的幾率太小,從而對家門口放松了警惕。其實“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對于人販子來說,在孩子的家門口拐走小孩更容易。
常見作案手段:
1、用糖果哄騙小孩跟自己走,或者直接抱走;
2、變魔術(shù),分散孩子注意力,把孩子引到別的地方抱走;
3、瞅準時機,等大人離開后下手;
4、相互協(xié)作,專門找被老人看管的小孩,一人抱孩子,一人堵住追來的老人。
NO.2 商場或超市
商場或超市長期人流量大,人販子混在人群當中,家長眼睛一時沒看住孩子,孩子就可能被帶走了。
常見作案手段:
1、趁家長忙于挑選商品時抱走孩子;
2、家人一起逛超市,都以為對方會照料孩子,結(jié)果都沒注意,孩子就不見了;
3、孩子看到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零食,滯留在某個區(qū)域沒跟上家長,趁機帶走孩子。
NO.3 公園或廣場
周末或節(jié)假日,家長都會帶孩子去附近的公園或廣場游玩。而在地形開闊,人流量大,且人聲嘈雜的公園或廣場也成為了人販子拐小孩選址的不二選擇。
常見作案手段:
找話題和家長聊天,熟絡(luò)之后離開,找機會帶走小孩。
如果孩子走失或被拐走,第一時間要立馬報警,時間就是一切,不要被“24小時才能立案”的論斷所誤導。警方接報后會在第一時間立案調(diào)查,不需要等24小時。再次發(fā)動親朋好友尋找,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通知媒體,媒體的的力量不容小覷,多一個渠道就多一份希望。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