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潛龍,一朝攝政”,清朝時期的醇親王府出了兩位皇帝和一個攝政王,足可見其顯赫地位。但與北京其它王府不同,醇親王府并非只有一處,新的王府修成,舊的王府就不許住人,這是為什么呢?
這事得從慈禧講起,慈禧通過選秀入宮,步步高升成為懿貴妃,而她的妹妹婉貞也參加過選秀,雖然落選了,但際遇也不差,成為醇親王奕譞的嫡福晉。咸豐帝于31歲時英年早逝,慈禧才6歲兒子登基繼位,即同治帝。
走向人生巔峰的慈禧將慈安太后和兒子都壓制著,將最高權(quán)利牢牢攥在自己的手心里,如同傀儡的同治帝沒有福氣,才19歲主因為患天花找閻王報了到。
咸豐帝只有同治這么一個兒子,獨苗沒了只能從皇室旁支找接班人,當時有承繼資格的有兩個人選,一個是恭親王奕?17歲的兒子載澄,另一個則是醇親王奕譞不足4歲的兒子載湉,慈禧拍板讓自己妹妹的第二子載湉繼位,即光緒皇帝。
慈禧打的算盤大臣都能看得出來,但誰也不敢反對。載湉是她的親外甥,關(guān)系比其他皇室子弟更親近此,最重要的是載湉才4歲,她可以繼續(xù)攬權(quán)專斷。
聽到這個消息奕譞當場就暈倒了,有人以為這是天上掉餡餅把奕譞激動得暈了,但是沒人了解他雜亂的心境,回到醇親王府,謙卑謹慎的醇親王奕譞趕緊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辭職。奕譞知道慈禧嗜權(quán)如命,為了表露自己毫無政治野心,立即上奏兩宮太后,稱因舊疾復(fù)發(fā),請辭一切職務(wù)。
第二件:搬家。辭職得到同意后,奕譞抓緊時間選址擇地,盡快搬家。因為按照規(guī)矩,皇帝出身在哪里,住過的府邸就變成了“潛龍邸”。比如雍正登基時,他宮外的府邸即為“潛龍邸”,必須空出來以示尊崇。
就這樣,西城區(qū)太平湖湖畔的醇親王府閑置了起來。如今我們稱之為醇親王南府,現(xiàn)位于復(fù)興門中央音樂學(xué)院內(nèi),是西城區(qū)保護文物。
下面這張老照片是醇親王南府的正門,由清末宮廷攝影師梁時泰于1888年拍的,自光緒1875年登基,截止這張老照片的拍攝時間,“潛龍邸”被閑置了十幾年,因為無人居住而略顯蕭條。如今再去醇親王南府,可以發(fā)現(xiàn)有不少改造的地方,比如大門已經(jīng)改為封閉的房屋,屋檐角下增加了支柱,門前的石獅子看上去還是舊物。
做為皇親國戚,新府自然要蓋的氣派些,想氣派些就得慢慢蓋,一蓋就是十幾年。老府不能住,新府還需等,那么這些年,醇親王府一大家子都住在哪里呢?
在光緒初年,奕譞一家老小先搬到了西單北大街東,奕譞在此處購置了輔國公奇通阿的舊宅,并買下了周邊部分宅第。奕譞為了表現(xiàn)得與世無爭,在此精心修建王府花園,直至光緒七年才建成,命名為“適園”。整個園林移步易景,宛若天然,極富文人雅園氣質(zhì),成為眾多高官貴胄渴望受邀探訪的好地方。
過了十年的悠閑日子,慈禧懇求奕譞再次出山,協(xié)助她完成“甲申易樞”宮廷政變,奕譞同意了。他知道,慈禧遲早是要歸政,只要自己不斷的表忠心,不僅能保全兒子,還能為兒子的將來鋪路,總之是個勞心勞力的命。
奕譞一家在“適園”一直住到光緒十五年,位于后海的新王府終于蓋好了,我們稱之為醇親王北府。不過,奕譞在搬到新府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時年51歲。奕譞去世后,奕譞的五子載灃世襲罔替,成為了新的醇親王。
光緒二十八年,載灃的弟弟載洵過繼給了瑞郡王奕誌,雖然承襲了貝勒,但瑞郡王原先的王府在庚子國變時毀掉,載洵沒有住的地兒,載灃便將現(xiàn)成的適園送給載洵,“適園”由此就成了“洵貝勒府”。
再說醇親王北府,溥儀在這里出生了,不過溥儀的童年在1908年冬天戛然而止。當時光緒帝病重,慈禧也病的不輕,已經(jīng)74歲的慈禧意識到自己這一生應(yīng)該是到頭兒了,她折騰不起了,但是光緒無后,必須考慮找個接班人,于是,一道懿旨將不到3歲的溥儀接到宮中繼任皇帝。
就在光緒死去的第二天下午,操縱晚清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死在了中南海儀鸞殿。兩人的死僅差20個小時,在朝廷的一片震驚與憂慮中,溥儀登基,成為宣統(tǒng)帝,載灃為監(jiān)國攝政王。
也就是說,醇親王北府也成為“潛龍邸”了,載灃得搬家了。
新的醇親王府在中南海西北角開始修建,也稱為攝政王府,規(guī)制比原先的兩座醇親王府更氣派。攝政王府在沒有建成之前,載灃得到關(guān)照可以暫居在北府。如今北府是國家宗教事務(wù)管理局,應(yīng)該是北京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了。
而新的攝政王府于1909年開始修建,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時還未竣工,載灃將近三年監(jiān)國攝政,雖然兢兢業(yè)業(yè),終究沒有能力挽救清朝的覆滅。
載灃辭職后久居天津,因1939年天津發(fā)生水災(zāi)才回到北京,住在了北府花園中。后來,北府花園部分改建為宋慶齡居所。
而新攝政王府于1949年后改為國務(wù)院辦公區(qū),50年代,周恩來總理曾在此主持召開過國務(wù)會議。1970年代計劃大規(guī)模翻修時,發(fā)現(xiàn)建筑質(zhì)量低劣,地基松散,只得拆除部分建筑?,F(xiàn)存正門和正殿,以及周恩來曾居住的西花園內(nèi)的西花廳,主要作為歷史遺跡留存在中南海。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