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朱棣,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guān)的歷史事跡。
太子朱標(biāo)一共有五個兒子,即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其中,最大的是朱雄英,出生于1374年,最小的朱允熙出生于1391年,靖難之役時已經(jīng)10余歲。
1402年,朱棣靖難成功,兵臨南京城下,朱允炆出逃后下落不明,成為“明史第一謎案”,那么此后朱允炆的四個兄弟下場又是如何?
根據(jù)正史記載,朱標(biāo)有兩個妃子,即常遇春長女常氏與元朝參政呂本之女呂氏。其中,朱雄英與朱允熥是常氏所生,朱允炆、朱允熞、朱允熙是呂氏所生。
1378年,常氏生育朱允熥時死去,呂氏遂成東宮之主。更為重要的是,呂氏之子由此一躍成為嫡出,擁有了皇位繼承權(quán)。因此,在太子朱標(biāo)死后,一向強(qiáng)調(diào)“嫡長子繼承制”禮法的朱元璋,才會立原先庶出的朱允炆為皇太孫。
1398年,朱允炆繼位為帝,但因?yàn)榧庇谙鞣l(fā)天下藩王不滿,朱棣起兵靖難。朱元璋在位時,擔(dān)心權(quán)臣篡位,于是立下一條規(guī)矩:藩王有舉兵清君側(cè)的權(quán)利!《皇明祖訓(xùn)》云“朝無正臣,內(nèi)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cè)?!敝扉φ亲プ∵@一條,指責(zé)齊泰、黃子澄為奸臣,并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因此,朱棣起兵口號是“清君側(cè),靖國難”。
朱允炆削藩嚴(yán)重侵害藩王利益,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時,天下藩王于是冷眼旁觀。最終,朱棣憑借燕地一隅之地,成功推翻了建文朝,創(chuàng)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奇跡:以一隅之地奪取一國。
朱棣稱帝之后,朱允炆的兄弟之中,除了最小的朱允熙12歲,其他都已經(jīng)成年,那么朱棣如何對待他們的呢?我們來一個一個的看,其中朱允熥是重點(diǎn),放在最后談。
1,朱雄英是嫡長子,生于1374年,但他只活了九歲,于1382年夭折,朱元璋傷心的為之輟朝,追封虞王,謚號“懷”。
2,朱允熞是朱允炆同母二弟,生于1385年,1399年時被封衡王,未就藩。1402年朱棣稱帝,降封其為懷恩王,居建昌,但這一年九月就將其召回京城,隨即將他囚禁在鳳陽高墻之內(nèi),大約1414年左右去世,享年30余歲。
3,朱允熙是朱允炆同母三弟,生于1391年,1399年時被封為徐王,1402年成祖入京后,被降為敷惠王,和母親呂氏一起為懿文太子守陵。1404年被改封為甌寧王,兩年后,府邸火災(zāi)被燒死,時年16歲,謚號哀簡。
4,朱允熥是嫡二子,生于1378年,生母常氏去世之后,呂氏執(zhí)掌東宮,朱允熥降級為嫡三子,皇位繼承上排在第三位。
由于朱允熥身份特殊,常遇春的外孫,與藍(lán)玉又是親戚,常氏未死之時,他的地位比呂氏、朱允炆都要高,是第二皇位繼承人,但隨著常氏去世,以及藍(lán)玉案爆發(fā)等,朱允熥地位一落千丈,成了一個最悲劇孩子。在朱元璋、朱標(biāo)眼里,仿佛沒有朱允熥;在呂氏眼里,朱允熥是朱允炆主要對手;在朱棣眼里,朱允熥又是一個致命的潛在威脅。
1399年,朱允炆為帝第二年,立長子朱文奎為皇太子,并分封諸弟為親王,其中分封朱允熥為吳王,封地杭州。眾所周知,朱元璋曾經(jīng)就是吳王,或許朱允炆借此表達(dá)對朱允熥的補(bǔ)償吧。但朱允炆立志削藩,所以朱允熥未能就藩,只是待在京城,擁有一個吳王頭銜罷了。
朱允熥身份特殊,與淮西勛貴多有親戚關(guān)系,因此他也成了朱棣眼中釘。1402年,朱棣稱帝之后,先被降級為廣澤王,移居漳州,同年九月被召回京城,廢為庶人,與四弟朱允熞一樣被囚禁在鳳陽高墻之內(nèi),1417年去世,享年39歲。
除了朱允炆的四個兄弟之外,還有一個特殊人物,即朱允炆之子朱文圭。
朱允炆育有二子,嫡長子為朱文奎,但1402年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時,朱文奎死于宮內(nèi)大火,而時年2歲的朱文圭活了下來,但最終卻生不如死!
靖難之役后,朱棣將他囚禁在鳳陽,稱“建庶人”。明英宗奪門之變復(fù)辟(1457年)后,對一直被幽禁的“建庶人”、“吳庶人”(或朱允熥之子)產(chǎn)生了同情,隨后將他們釋放,并為其修房蓋屋娶妻生子。但朱文圭被囚禁50余年,已經(jīng)完全脫離生活,甚至不辨牛馬,不久之后去世。
至此,太子朱標(biāo)一系團(tuán)滅!或有后人,但對朱棣一系已毫無威脅。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