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砉糯鷮④娕褋y時,士兵為何不阻止還要為其赴湯蹈火呢?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接著往下看
古代的中國,將君臣、父子、夫婦這三種關系定為人倫的重中之重,臣子對君主不忠,就是兒子對父親不孝。在古代王朝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觀念深入人心。一個王朝統(tǒng)治疆域內(nèi)的所有人,都是皇帝的臣民,統(tǒng)治疆域內(nèi)的一草一木,都是皇帝的財產(chǎn)。
所以不管是這個國家的文武官員,還是普通百姓,還是披甲帶劍的士兵,都該對皇帝保持絕對的忠誠,就算是背叛自己的親人,也不得背叛皇帝。
儒家思想影響中國幾千年,尊君、忠誠的理念,也刻在了古人的骨子里。但是古代為何還是會出現(xiàn)叛亂的將軍呢?為何將軍叛亂,他手下的士兵不阻止,反而還要為其赴湯蹈火呢?
一、假裝正義
為什么古代很多將軍叛亂明明是針對皇帝的,他非要打出個“清君側”的口號,表明自己是針對皇帝身邊“奸臣”的呢?
舉個例子:你有事想請別人幫忙的話,如果輕聲細語地向他請求,他可能很痛快地就答應了;如果你一副找你幫忙是看得起你的樣子,傲慢無禮地脅迫他,別人可能理都不理你。
同樣的事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得來的結果就不同。
一個將軍,就算他深得將士們的信任,如果他敢放言說:“將士們,我想當皇帝,所以請你們?yōu)槲叶鴳?zhàn),事成之后我會用金銀財寶和良田美宅賞賜你們?!?/p>
那必定會遭到失敗!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畢竟是小部分的人。大部分人都是有正義之心的,在古代尊君的思想教育之下,忠于皇帝就是最重要的倫理道德。
不論國君多么昏庸,你都不可以反他,否則你就是亂臣賊子。你敢明目張膽地去當亂臣賊子,必定會讓手下離心離德。
七國之亂發(fā)生在漢景帝的時代
以七國之亂舉例,吳王劉濞明明是自己想當皇帝,他起兵時打出的口號卻是“清君側”,說自己是要攻入長安以鏟除漢景帝身邊的“奸臣”晁錯。
他聯(lián)合其他諸侯叛亂時,也說“自己忠心耿耿卻被御史大夫晁錯削了封地,可見晁錯是個奸臣,這種人留在皇帝身邊必定要行不軌之事,我們一起攻入長安解救皇帝吧!”
有六個心懷不軌的國君響應劉濞,一時間,整個東方都不在朝廷的掌握中了。漢景帝覺得勢頭不對,馬上把晁錯斬了,以此來安撫七國。
這下可把劉濞給嚇懵了,你把晁錯給斬了,我起兵的理由不就沒了嗎?干脆就自稱皇帝了。
二、對軍隊的控制力
有“正當”的起兵理由是不夠的,比這更關鍵的在于對軍隊的控制力。
控制力的強弱在于兩點:
士兵是否愛戴主將。
將領和軍官們是否信服主將。
舉一個起兵失敗的例子,三國時,魏將鐘會滅蜀后,想要借著自己手下這十多萬精兵自立,就假稱自己有魏明帝郭皇后的遺詔,說她令自己起兵廢掉意圖篡奪魏國的司馬昭。
然而司馬氏已經(jīng)經(jīng)營魏國很久了,鐘會帶去滅蜀的將領大多忠于司馬氏,而不是曹氏,郭皇后的遺詔并不能打動他們。
鐘會讓將領們發(fā)誓與自己協(xié)心并力,將領們都不聽從,鐘會就把他們都囚禁了起來。然后軍中就開始流傳這樣的言論:“鐘會想要謀反,他還要殺死你們的將軍?!?/p>
那些士兵惶恐不安,深怕自己的將軍會遭遇不測——他們更愛戴自己的將軍,而不是主將鐘會。
于是就一齊進攻鐘會的大營,鐘會也在亂兵中被斬殺。
什么樣的將領對軍隊有控制力呢?例如秦朝時期的蒙恬將軍,統(tǒng)帥35萬大軍長達十幾年,在軍中威望十足,將領和軍官都是他手下的人。這樣的軍隊,軍中只知道有將軍而不知道有皇帝。
例如秦朝末年的楚將項羽,他手下的將領和士兵都效忠于項氏,而不是楚懷王的熊氏。所以項羽才能擅自分封天下,并驅逐楚懷王。
顯然鐘會對手下軍隊的控制力,不如蒙恬和項羽那般強力。
所以,宋朝為了避免將軍叛亂,就不讓他們長期統(tǒng)帥一支軍隊,隔兩年就把他們調動一次。這樣就能避免將軍在軍中積累威望,保證軍中威望最高的人是皇帝。
現(xiàn)代有些大公司也采取了這種做法,一個分部的經(jīng)理隔兩年就調動到別地當經(jīng)理,美名其曰是“讓你們能在更多的地方積累經(jīng)驗,培養(yǎng)更全面的能力”,實際上就是為了防止經(jīng)理在某分部長期培養(yǎng)親信,勢力根深蒂固,以至于他能為所欲為。
這樣做的確有不小的好處,但也有一個明顯的壞處:將軍在一兩年的時間里,無法讓將士對他產(chǎn)生足夠的愛戴和敬畏,軍隊在經(jīng)歷生死鏖戰(zhàn)時,將士們就很可能拋棄主將而逃亡,就可能產(chǎn)生遇敵即敗、不戰(zhàn)而敗的情況。
這就像你給別人一張銀行卡讓他拿去消費,卻不把密碼給他,別人拿什么消費呢?給將軍兵權,卻不給他積累威望的機會,將軍拿什么去打仗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