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知秀網(wǎng)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皇權(quán)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在古代皇權(quán)社會,雖說在皇帝寶座的誘惑之下,父子親情也會淡化很多,但由于古代極為重視忠孝之事,再加上皇帝權(quán)力遠勝皇子,因此歷史上弒父篡位之事其實并不算多,不僅弒父后成功榮登大寶者僅有五人,且這五人沒有一個能夠坐穩(wěn)皇位。
劉邵弒宋文帝劉義隆,在位三月兵敗被殺
劉邵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長子,其母為皇后袁齊媯,劉邵在六歲時,便被立為了皇太子,劉義隆不但為兒子修建了華美的宮殿,甚至還命中庶子率領(lǐng)東宮二率禁軍隨扈左右,可見劉義隆對這位未來國君的重視程度。
劉邵身處太子之位二十余年,本來一直深受寵愛,后卻因北伐之事導(dǎo)致父子間生了嫌隙,而劉邵私下又和弟弟劉濬私下犯下很多過失,由于擔(dān)心被父親責(zé)備,便求教于巫女嚴道育。嚴道育乃是劉邵姐姐東陽公主養(yǎng)于宮中的巫女,自稱能通靈御鬼,而劉邵則對其的道法深信不疑,于是便在其勸說下,刻了一個玉雕人像,埋在了含章殿前。
后來此時被宋文帝所知,但由于劉邵、劉濬兩人認罪態(tài)度良好,因此并未過于苛責(zé),只是命人對嚴道育嚴加追索,誰知嚴道育就化身尼姑藏在太子?xùn)|宮。直到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宋文帝在得知嚴道育仍在東宮活動后,這才起意要廢黜劉劭、賜死劉濬,但在與近臣王僧綽、徐湛之、江湛在新太子人選上產(chǎn)生了分歧。劉義隆在與近臣商議新太子人選的同時,又將這些打算透露給了潘淑妃,潘淑妃連忙將消息告訴了兒子劉濬,劉濬又馬上報告了劉劭。
劉邵為求自保,決定搶先發(fā)動政變,于是在二月二十日晚間率領(lǐng)親信將士兩千夜闖皇宮,殺父弒君,自立為帝,改元“太初”。不過,劉邵在位僅僅三個月,便被率兵討逆的武陵王劉駿擊敗,劉邵被俘殺,年僅29歲,史稱“元兇”,而嚴道育也被當(dāng)街鞭殺,焚尸揚灰。
朱友珪弒梁太祖朱溫,在位不足一年政變被殺
朱友珪,又名朱友球,是五代十國時期后梁太祖朱溫次子,母為亳州營妓。朱友珪初封郢王,歷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萊州刺史。
朱溫這個人貴為開國皇帝,但卻是個十足的好色之徒,尤其是在正妻元貞皇后張惠過世后,堪稱荒淫無道,不僅不放過大臣的妻妾,甚至經(jīng)常將兒子的妻妾召入宮中陪侍。而他的兒子們不僅對此并不反對,反而利用妻子在父親面前爭寵,博取朱溫歡心,從而爭奪儲君之位。
彼時,朱溫因朱友珪狡猾多智謀,而養(yǎng)子朱友文不僅年長,且多才多藝,因而更加喜歡朱友文。與此同時,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極為漂亮,也深得朱溫寵愛。乾化二年(912年),朱溫病重之際,便想將皇位傳給朱友文,結(jié)果此事卻被同在皇宮中侍奉的朱友珪之妻張氏得知。張氏又將此事告知了朱友珪,并勸其早早謀劃。
朱友珪于是立即與左龍虎軍統(tǒng)率韓勍商議,由其連夜帶領(lǐng)牙兵五百人人隨朱友珪混雜在控鶴衛(wèi)士里進入宮中,趁夜斬關(guān)入萬春門,進入寢宮殺死朱溫,并于乾化二年六月十六日(912年7月27日)篡位稱帝,改元鳳歷。鳳歷元年(913年)二月,朱溫的外孫袁象先發(fā)動政變,朱友珪被殺,其弟朱友貞即位后,因朱友珪弒父,將其貶為“庶人”。
王繼鵬弒閩太宗王延鈞,在位四年被堂兄所殺
王繼鵬,后改名王昶,是五代十國時期閩國太宗王延鈞的長子,最初獲封福王。長興三年(932年),王延鈞在天師陳守元的蠱惑下,竟然就此退位,命長子王繼鵬掌管國事,雖然不久后王延鈞便再度復(fù)位,但就是這次短暫的退位,卻為王延鈞引來了殺身之禍。
王延鈞身邊有個侍女李春燕,長得極為漂亮,王繼鵬掌管國事期間兩人來往密切,于是便有了私情,王延鈞重新復(fù)位之后,王繼鵬雖然仍與之私下來往,但卻有了諸多不便,于是便請嫡母陳金鳳向王延鈞索要,王延鈞不情愿地賜給了他。王延鈞次子王繼韜得知此事后,極為惱怒,圖謀殺害王繼鵬,王繼鵬害怕之下便與皇城使李仿商議對付王繼韜。
清泰二年(935年)十月十八日,王延鈞病重,李仿趁機將曾經(jīng)在王延鈞面前說過自己壞話的李可殷殺死,震動朝廷內(nèi)外。這李可殷也不是個一般人,乃是皇后李金鳳的情夫,待次日王延鈞的病稍微見好,李金鳳便將李可殷之死告訴了王延鈞,王延鈞便命人查問李可殷的死因。李仿得知消息后害怕事發(fā),于是蠱惑王繼鵬率領(lǐng)皇城衛(wèi)士闖入宮中,將躲在九龍帳下的王延鈞刺傷,宮人不忍皇帝受苦,于是將其殺死,李仿和王繼鵬隨后又殺死了陳金鳳、陳守恩、陳匡勝、歸守明和王繼韜等人。
清泰二年(935年)十月二十日,王繼鵬即皇帝位,改名王昶,封李春燕為賢妃,是為閩康宗。然而,王繼鵬在位僅四年,天福四年(939年)閏七月十二日,拱宸、控鶴軍使朱文進、連重遇攻破皇城,扶立王延羲(王延鈞之弟)繼位,王繼鵬兵敗逃至梧桐嶺,與皇后李春燕及諸子一同被奉命追擊的堂兄王繼業(yè)所殺。
安慶緒弒偽燕光烈帝安祿山,在位兩年被部將所殺
安慶緒,原名安人執(zhí),是唐朝平盧節(jié)度使安祿山次子,母為安祿山原配康夫人,安祿山因善于騎馬射箭而被安祿山所偏愛,不滿二十歲時便獲得鴻臚卿官銜,兼任廣陽太守。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攻陷東都洛陽之后,安祿山于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初一稱帝,建立大燕政權(quán),定都洛陽,年號圣武,安慶緒則被封為晉王。此后,安祿山又攻破潼關(guān),一度攻入關(guān)中地區(qū),然而此后隨著唐肅宗李亨于靈武即位,戰(zhàn)事開始進入僵持階段。
至德二年(757年),安祿山由于身體肥胖,長年長瘡癤,此后眼睛又逐漸失明,身體的疼痛,加上戰(zhàn)事的不順,使其脾氣也開始變的暴躁了起來,動輒便對屬下濫施刑罰,莊嚴便是其中之一。于是便蠱惑安慶緒,與閹人李豬兒一起將安祿山殺死。
殺死安祿山之后,安慶緒稱帝,年號載初。不過,安慶緒這個皇位做的并不穩(wěn)固,很快便因戰(zhàn)局不利而被迫退出洛陽,逃往鄴城,后又敗逃相州。此外,叛軍內(nèi)部又爆發(fā)內(nèi)亂,史思明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初一自立為燕王,而安慶緒則最終于乾元二年(759年)二月被史思明所殺。
史朝義弒偽燕昭武帝史思明,在位三年最終兵敗被殺
史朝義是“安史之亂”罪魁禍?zhǔn)字皇匪济鞯拈L子,跟隨安祿山騎兵叛亂之后,曾率軍鎮(zhèn)守冀相二州。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歸附唐朝后不久,再度起兵再次叛亂,殺死安慶緒之后,重立大燕國,自稱應(yīng)天皇帝,年號順天,史朝義被封為懷王。
史朝義作為史思明的長子,不僅經(jīng)常跟隨史思明帶兵征戰(zhàn),且因恭謙謹慎、愛惜士兵而深受將士們愛戴,但史思明卻更偏愛小兒子史朝清,甚至想要廢殺史朝義,改立史朝清為太子。然而,由于史思明猜忌殘忍,因此他的這個計劃隨即便被隨從泄露給了史朝義。
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史思明以史朝義為先鋒,出兵攻往長安,然而史思明卻多次被唐軍將領(lǐng)衛(wèi)伯玉擊敗,導(dǎo)致史思明對其能力產(chǎn)生了懷疑,甚至想要按軍法斬殺史朝義及諸位將領(lǐng),史朝義對此十分憂慮。
于是,史朝義在駱悅等人的勸說下殺死史朝義,用氈毯裹尸,用駱駝運回洛陽。之后,史朝義在洛陽稱帝,改元顯圣,并隨即派散騎常侍張通儒等人趕赴范陽殺死了史朝清母子及其黨羽。然而,史朝義在位僅三年,唐軍便于寶應(yīng)元年(762年)攻破洛陽,史朝義最終兵敗自殺而死。
除了以上五位之外,歷史上還曾發(fā)生過其他弒父事件,例如救母心切的拓跋紹弒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再如奪情泄憤的李寧林格弒西夏景宗李元昊,不過這兩位雖然也都弒父,但是并未成功登基,因此并未將其列入。而隋煬帝楊廣和唐穆宗李恒則只是有弒父嫌疑,目前尚無直接證據(jù)證實。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