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玄武門之變,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guān)的歷史事跡。
自從唐高祖建立了唐朝以后,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間就有了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明面上,李世民是秦王,李建成是名正言順的太子爺,但是由于李建成和胞弟李元吉兩個人時常暴虐無道,淫亂后宮,因此李世民也是十分不滿這樣的一位兄長擔(dān)任皇太子繼承王位。
因此李世民常常在暗地里謀劃起兵謀反的事情,與其讓大權(quán)落在一個昏庸無道的兄長手中,還不如自己改變唐朝的命運。眼看著這一場兄弟之間的自相殘殺已經(jīng)迫在眉睫,但是由于時機尚未成熟,所以李世民一直處于觀望狀態(tài)。
加之李世民已經(jīng)掌握了一眾精兵強將,而這對于李建成來說卻是是一個極大的威懾,李建成為了能夠打擊李世民的勢力,經(jīng)常無中生有的給他亂扣罪名,甚至是打壓他手下大臣,但是卻絲毫沒有動搖李世民的地位。
作為唐高祖李淵也明白,兩個兒子之間的一場惡戰(zhàn)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為了能夠避免手足相殘,他只好揣著明白裝糊涂,希望能夠通過安撫李世民,實現(xiàn)兄弟兩人和平相處。
李淵對李世民說,想將他派遣到洛陽將其封為地方君王,他可以在洛陽等地立天子的旗號,就如同漢景帝賜給梁孝王的封地一樣,李世民知道父親的良苦用心,但是他也不甘心就此到洛陽去。
李建成和元吉在得知李淵想將李世民派遣到洛陽畫地為王以后,兩人也是覺得不妥,因為一旦讓李世民離開長安,他便失去了管控,之后他的勢力崛起定會威脅到自己。
于是向李淵進(jìn)言說,不應(yīng)該讓李世民到洛陽去,而是應(yīng)該將他留在長安。為此,李建成還聯(lián)合了幾名部下在李淵面前訴說利害關(guān)系,終于讓李淵改變了主意。
面對李建成的一再挑釁,李世民都選擇隱忍,但是正所謂老虎不發(fā)威,你也不要將我當(dāng)病貓,為了能夠反擊李建成和元吉兩人,李世民也是養(yǎng)精蓄銳并且同他身邊的謀士一起策劃將太子拉下馬的計劃。
而李建成和元吉也在不斷地收買李世民的心腹,但是他們并不知道,這些心腹并不能用金錢去誘惑他們,對于李世民的忠誠豈是一點財富就能夠動搖的呢?收買計劃雖落敗,但并不影響接下來一場血雨腥風(fēng)的發(fā)生。
由于此時突厥見犯,于是李建成也是借此機會加強了對于李世民的迫害,他向李淵提議,要將李世民身邊的重臣都派遣出征,讓李世民身邊沒有能夠調(diào)遣的軍隊。但是這一個計劃卻被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邊的密探發(fā)現(xiàn),于是長孫無忌等人建議李世民要先發(fā)制人。
李世民卻始終優(yōu)柔寡斷不愿下手,畢竟手足相殘也是非??膳碌氖虑?,他希望能夠在李建成和元吉露出馬腳的時候,再進(jìn)行舉兵起義,這樣也合情合理。但是身邊的重臣都對李世民說大難臨頭了,難道還要優(yōu)柔寡斷嗎,當(dāng)初那個霸氣的秦王哪兒去了?
李世民再三猶豫下,決定詢問府內(nèi)的各位幕僚,大家都認(rèn)為李建成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倘若再不采取行動,那么只會是李世民慘死在自己兄長手中,未來唐朝落入這等殘暴無禮的人手中,這就是李世民想要看到的結(jié)果嗎?
于是李世民下定決心,放下了心中沉重的包袱,恢復(fù)了往日的秦王本色,將原本府上的眾臣招來議事并共同策劃了玄武門事變。
公元626年,長孫無忌等人隨著李世民一起潛入進(jìn)宮,埋伏于玄武門內(nèi),而李建成則對此毫無察覺,落入了李世民的包圍圈。在各方精英涌入玄武門后,李世民也是成功拿下李建成的首級,在李淵得知這一場叛亂之后,大局已定,也只好無可奈何地接受了事實。
同時,李建成和元吉的罪行也被大臣們一一揭露,于是李淵決定立李世民為太子,并將國家大事交給他處理。公元626年8月,唐高宗退位,李世民登基,從此開啟了貞觀之治的新格局,李世民即位后,確實做了許多的貢獻(xiàn),同時將唐朝帶入了鼎盛時期。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