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里的白居易,一心想要找出當年的真相,于是經歷一番冒險之后,卻發(fā)現自己的《長恨歌》寫的也許不是事實。
但最終白居易釋然了,他要寫的是愛情,歌頌的也是愛情,《長恨歌》寫的也只愛情,只不過用了楊玉環(huán)和李隆基的名字而已。
不管《長恨歌》寫的是不是事實,因為白居易的才華,這首詩得以流傳千古,楊玉環(huán)和李隆基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成了無數人都羨慕的感情。
但光輝燦爛的詩歌下面,卻藏著一個經常被人忽略的黑影,他就是楊玉環(huán)原來的老公,壽王李瑁,一個有機會繼承大統(tǒng)的人,卻最終活成了一個超級迷亂于凄慘的一生。
李瑁是唐玄宗的十八子,他可不是什么普通的皇子,就算是沒有楊玉環(huán)這個是,李瑁也會重重出現在歷史記錄里。
大唐多政變
中國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一直都是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尤其是在皇位繼承上面,一直秉承的都是嫡長子繼承制原則,但唐朝在這方面做得可以說是非常差勁。
至少在李瑁出生的時候,唐朝沒有一個皇帝是嫡長子,太宗李世民不是,高宗李治不是,武則天就不用說了,中宗李顯,睿宗李旦沒有一個是嫡長子繼承,包括李瑁他老爹也不是嫡長子繼承。
而且這里面政變上臺的很多,你再仔細細看,居然全是政變或者因為政變上臺的,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李治雖然沒政變,當時他完全得益于太子的謀反事件。
武則天那完全就是帶血的皇冠,李顯是神龍政變上臺的,李旦是唐龍政變上臺的,李隆基是先天政變中實際掌握權力的。
后面的這兩次政變李隆基都是實際主導者,這也為后來他瘋狂地行動,提供了一個很好地解釋途徑,靠兩次政變才坐穩(wěn)皇位的人,心里的那根弦始終是緊繃著的。
所以盡管李瑁是李隆基的十八子,但他的母親武惠妃依然對他的未來充滿信心,畢竟她是李隆基最寵愛的妃子。
跟李治當年的廢王立武一樣,李隆基差點搞出了一模一樣的廢王立武行動,他寵愛的武惠妃多子多福,不愛的王皇后卻一直沒有子嗣。
最終王皇后被廢,跟李治當年的理由一樣,在宮里搞壓勝巫術,一切不過都是武惠妃在后面操縱,眼看著王皇后被廢,武惠妃馬上就要立為皇后。
結果就因為她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滿朝文武又喚醒了對武則天時代的恐懼,最終武惠妃沒有被立為皇后,唐玄宗為了表示愧疚,對武惠妃就更加寵愛了。
爭奪太子
李瑁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就算是再蠢笨的人也知道,在母親的運作之下,之際可能成為將來的太子,甚至是未來的皇上,所以李瑁曾經是在滿懷希望與憧憬中長大的。
而這種憧憬在唐玄宗一日殺三子的事件中,得到了最大的釋放,唐玄宗雖然不立皇后,但是他是一直有太子的。
當時的太子是李瑛,他的生母早已去世,朝中力保太子的是當時的宰相張九齡,但是武惠妃仗著自己受到寵愛,時時刻刻都在打壓這個太子,而且外朝還有一個得力的幫手,唐朝著名的權相李林甫。
這個太子因為是長期長在深宮里面,完全不知道人心險惡,也許是沒有人好好教導,總之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的聯合打壓之下,不但不知道收斂,而且還經常發(fā)牢騷,說一切無關痛癢但皇帝聽了又很不開心的話。
話多的人最容易讓人抓住把柄,之前有張九齡在,還能說一句太子無錯,不能廢黜之類的話,等到張九齡被李林甫排擠走之后,太子可就徹底危險了。
就在張九齡離開長安的第二天,亦即開元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的誣告之下,李隆基下詔,將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全部廢為庶人,將薛銹流放嶺南。
還沒等太子反應過來實在怎么回事呢,緊接著第二道詔書就來了,三兄弟全部賜死,就這樣看似風平浪靜的皇宮,居然一天之內賜死了三個皇子,其中一個還是太子,長安的百姓聽了都十分詫異,這也沒聽說,太子犯了什么錯事呀。
太子被殺的消息對于李瑁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他甚至都能看到自己美好的未來了,此時他正和他的王妃楊玉環(huán)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剛嫁給李瑁沒多久的楊玉環(huán)和李瑁年紀相仿,很可能就是未來的皇后,此時的他們怎么也想不到未來會是那樣一副樣子。
太子死了,武惠妃大勝,再加上李林甫的幫助,李瑁入住東宮的日子不遠了,但是很不幸的是,武惠妃在設計陷害太子之后,終日不得安寢,天天做噩夢,終于不到一年的時間,武惠妃也去世了。
武惠妃的去世引發(fā)了非常嚴重的后果,那就是李瑁入住東宮沒有了武惠妃的枕邊風,似乎難度加大了,李隆基一直是猶豫不決。
因為武惠妃的去世,本來就郁郁寡歡的他更加不知道該立誰了,最終還是高力士的一句,立長子還有誰敢提意見嗎,結果時年二十八歲的忠王李玙(亦即后來的肅宗李亨)出人意料地脫穎而出,正式入主東宮。
如果沒有后來唐肅宗自立為帝,軟禁李隆基,這可是大唐第一個正經的按照儒家繼承原則選出來的繼承人,可惜就連這個繼承人最終也是通過武力的方式才坐上皇位的。
當時的他,入住東宮雖說很高興,但心里依然是緊繃的,因為有李林甫大力支持壽王李瑁,他這個太子是坐不穩(wěn)的,但隨后發(fā)生的事情,算是徹底斷了李瑁成為太子的可能。
兒媳變媳婦
武惠妃的死,讓李隆基很不開心,李瑁失去了太子之位,但很快他將失去自己的妻子,因為不開心所以急需要填補內心的空虛,于是高力士出場了,居然在壽王府邸發(fā)現了美艷絕倫的楊玉環(huán)。
當年武則天是才人進的宮,雖說也是公開的,但畢竟皇帝妃子那么多,武才人人微言輕,李治納為妃子,阻力還沒有那么大,一句武媚娘是宮女就可以搪塞過去,堵住悠悠之口。
但楊貴妃可不一樣,她出自弘農楊氏,當年李瑁大婚,那時候武惠妃還在,那婚禮辦得可是風風光光,全洛陽的城的人都知道這場豪華婚禮,壽王李瑁娶了楊玉環(huán),真可謂是郎才女貌。
但已經統(tǒng)御四海三十多年的李隆基,早已失去了雄心壯志,他心里只想著怎樣讓自己更快活一點,影響不好,那就讓楊玉環(huán)先出家當個道姑,方便出入宮里,等時間長了人們也就能夠接受了。
如果沒有楊玉環(huán)的事情,在李林甫的大力支持下,李瑁入住東宮還是有希望的,擔心在楊玉環(huán)成了楊貴妃,權傾天下,昔日的妻子變成了后媽,見面時的尷尬,再加上李隆基的猜忌之心,李瑁徹底無緣太子的位置。
李瑁的悲劇似乎是一再上演,等到安史之亂的時候,李瑁跟著玄宗逃亡四川,中途禁軍兵諫,楊國忠楊玉環(huán)被殺,玄宗居然還讓李瑁出頭安撫士兵。
結果李亨自立為皇帝之后,這個曾經的競爭對手就更沒好日子過了,盡管李亨沒有下殺手,但李瑁的心早已是沒有什么波瀾了,也被人慢慢的遺忘在了塵土里,畢竟連李隆基的最后幾年都是在無人關系的宮里度過的,更不要說這個李瑁了。
據說李隆基晚年很思念楊玉環(huán),這個一代雄才偉略的君王,最終也只能是獨自在落寞中死去,可惜他沒能讀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如果能讀到如此蕩氣回腸的詩句,他的心里是不是會好受一點呢。
只有李瑁孤零零地站在歷史的陰影里,跟爹爹,后媽,安祿山,李林甫比起來他都太不出名了,只能是一個人默默地回想起曾經的輝煌,和過往那短暫而美好的時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