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君主,父親是吳王闔閭。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吳王夫差在位22年,也算個有作為的一代皇帝,他帶著吳國走了一趟過山車,由強盛走向衰敗,最終成了吳國的末代之君。自古以來人們都將吳國的滅亡怪罪于他的貪色,也就是中了越國用絕世美女西施美人計,關(guān)于他們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數(shù)不勝數(shù)。
其實,此念是對歷史的歪曲,試想下:一國之君再怎么戀色和沉迷也不至于亡國吧?世上有皇千百個,只聞戀色誤國而不曾聽過由此亡國,吳國的滅亡自是起于貪欲,定于好戰(zhàn),西施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小插曲而已。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夫差到底是怎樣亡的吳國。
一、報父仇伐越國
吳王夫差的父親就是公子光,也是個好戰(zhàn)分子,有恃強凌弱的愛好,當政的辰光更沒少欺負人家,最終也是在侵略越國時遭了人家的暗算,不但敗的是一塌糊涂,還讓人家剁了大腳拇指傷及性命。可謂是死不瞑目啊!臨死時不忘交待夫差:“勿忘殺父之仇?!睕]好意思說滅了越國報仇,夫差做了吳王沒齒不忘這世上第一仇,好在自控制能力極強,沒有拍腦袋興沖動,而是勵精圖治、足力發(fā)展經(jīng)濟、農(nóng)業(yè)和軍事,不斷提高和增強國力。
他有先見之明,不夠強大何能出兵,而越王勾踐此時反而沉不住氣,以往的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的城府不剩半點,聞聽夫差日夜訓(xùn)練軍隊準備攻打自己,認為自己已非他日,便立即來個先發(fā)制人主動出擊。結(jié)果實在是出乎意料,竟然被吳王夫差給揍了個鼻青臉腫,損失慘重不說,還被攆回了老家,即使這樣夫差也是不依不饒,將越國的都城圍成鐵桶,這招引火燒身簡直是慘不忍睹。
越王勾踐只得花錢割地成為附屬國夫差方才罷休,謀臣伍子胥要求一舉滅了越國,不能留下隱患,可千勸萬說也不能說服他,極高調(diào)地接受了越國的投降并撤兵回國。由此看出夫差雖是天天念叨要報殺父之仇,其實不過是個幌子,貪利才是最終目的。
打越國嘗到甜頭不小,夫差從此就迷上了侵略,聞聽齊國國王駕崩,還沒成人的兒子接位,內(nèi)部爭權(quán)奪利更是一團糟,是下手攻擊的最佳時機。好戰(zhàn)之心頓起,卻遭到參謀長伍子胥的激烈反對,他認為越國才是吳國的最大危險,越王正在厲兵秣馬,反叛之心沒一日不在,勾踐一天不死,吳國就一天不得安寧,他要夫差分清輕重,進攻齊國乃大錯特錯。夫差不但聽不進,反而責怪他這是在借刀殺人,想讓吳國為他報家仇,對他的不可理喻伍子胥只能選擇沉默。
齊國果然不禁打,敗的是割地求和,這邊剛了,夫差又著人跑去威脅魯國,時不時派出軍隊在人家門口溜上一溜,把魯國搞的是精疲力盡,到了神經(jīng)質(zhì)的地步。最后帶著金銀財寶上門求和,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藩屬國才了事,就這么一圈下來,吳國疆土大增,國庫豐裕。此時的吳王夫差已完全被侵略所迷,“想快富走,想權(quán)高就舉刀”便成為他立政的座右銘。殊不知亡國的種子也已埋下,世上那句“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話也應(yīng)在了他的身上。
二、連年征戰(zhàn),終究亡國
安穩(wěn)不過二年,還是覺得附屬國的利益不夠大,先是旁敲側(cè)擊地提出想法和要求,可人家裝聾作啞不理會,只好掀了遮羞布再次出兵魯國,一陣耀武揚威得到了想要的結(jié)果。原來大家都明白自己的意思,則是不到門檻不肯低頭而已,乃是刁民一個,收拾了魯國又去恐嚇齊國,也都滿足了心愿。為了抬高自己的威信,將一眾小國召集在一塊,成立所謂的聯(lián)盟,自己要當盟主。
關(guān)鍵時刻后院起火,有人跑來報告:“越國趁夫差領(lǐng)兵出征多時,城內(nèi)空虛領(lǐng)兵攻吳,不但將都城洗劫一空,還將守家的太子給殺了?!比魏稳寺牭竭@個消息都會立馬回歸去報仇雪恨,而吳王夫差卻是另類,竟然將報告的幾個人砍了頭,嚴密封鎖消息,生怕走漏消息而影響盟主之位。不難看出夫差為了利益連起碼的親情都沒有,可謂是不顧一切只爭朝夕,逼晉國辭了盟主之位,自己做了霸主才領(lǐng)兵匆忙回歸。
此時既死了兒子,國內(nèi)也是空虛一片,由于數(shù)年的征戰(zhàn),無論是能耗還是兵耗都已極致,除了空空虛名之外同越國已無相爭之力。好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夫差只得派人前去求和,越國本來就是趁虛而入,騷擾一陣就圖個刷臉而已,今見吳國主動求和正合心意,自己根本就滅不了吳國,干脆來了個順水推舟。吳國元氣大傷再也沒了往日威風,其一蹶不振還有個原因,那就是逼死了謀臣伍子胥,才招致不幸。
還是在二次準備攻齊時,伍子胥又極力進諫:越國地處吳國腹地,就是進攻也該進攻越國,就是打贏了齊國猶如石頭田地,根本就沒有用處。夫差聞言大怒:這不是在塌臺嗎?既然如此就著你出使齊國,如果得不到好處依然是武力鎮(zhèn)壓。此時的伍子胥已灰心到底,念在同他父親公子光的情分上去了齊國,也促使齊國進貢免了戰(zhàn)亂之災(zāi),但也做了件缺智之事,將自己的兒子托付給了齊國,料定吳國終將被越國所滅。
伍子胥要是不回來也許歷史將會改寫,因為他已經(jīng)負過越國,也通過吳國報了家仇,倘若再負吳國豈不遭世人責罵,怎能再立足于江湖?何況還同公子光情同手足。于是,回到吳國時也不相瞞,怎奈人家不念舊情,硬說他是里通外國,并賜于寶劍要他自盡,伍子胥萬念俱灰說道:“你們在我墳上種上梓樹,當它長到能制作武器的時候,吳國就要滅亡了,我死后請將我的眼睛剜下來放在城東門上,讓我看到越國是怎樣滅掉吳國的?!笨梢?,伍子胥有多么地無奈和憤恨。
不等吳國喘過氣來,越王勾踐打響了雪恥之戰(zhàn),他要報當年所受的奇恥大辱之仇,盡管吳國拼命抵抗,苦苦堅守了四年,也沒能抵擋住越國的攻勢。花血本換來的盟主之位竟無半點用處,沒一個盟友出手相助,想來也是咎由自取,這時才想起伍子胥的良言,悔不當初又有何用呢?
歷史就是這樣的神奇,當年夫差羞辱勾踐,如今也同樣輪到自己的頭上。越王勾踐念夫差當年不殺之恩,也同樣讓其受領(lǐng)胯下之辱,但吳王夫差豈能承受這個侮辱,當場拔劍自刎,一代梟雄落此地步無不讓人惋惜。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