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滅亡后,各個諸侯國都陷入了混亂之中,在這個戰(zhàn)火紛爭的年代,鄭武公察覺到形式的變化,找到周平王做靠山,因此擔任了王室執(zhí)政卿,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往下看。
鄭武公去世后,他的嫡長子鄭莊公也繼承了鄭國國君和王室執(zhí)政卿的地位。這時的鄭莊公才十三歲,經(jīng)歷了幾年的各種明爭暗斗,鄭莊公打敗了弟弟和母親,徹徹底底地掌控了鄭國的國政,也就是從這時候起鄭莊公開始了自己的輝煌歷史。
“歲月是把殺豬刀”,鄭莊公也沒有逃過歲月的摧殘,雖然在那段時間內(nèi)輝煌過一陣子,但最后也逃不過一死。在鄭莊公死后,他的嫡長子繼承王位,稱為鄭昭公。
一、鄭莊公四子相爭,祭仲插手
短短十二年,鄭莊公帶領鄭國軍隊擊敗了以衛(wèi)國和宋國兩個國家為核心的反鄭聯(lián)盟,不僅如此,他還在公元前707年打敗了以前無人能敵的王室聯(lián)軍,大敗周恒王軍隊一事也讓鄭武公名震天下,讓所有人都對他刮目相看。
然而意外發(fā)生了,鄭國的執(zhí)政卿祭仲被宋人騙到宋國,被脅迫讓鄭昭公退下王位改鄭莊公的另一個兒子突為新王——鄭厲公,如果不同意那就會死在宋國。鄭國的執(zhí)政卿為了活下來,不得不在宋人放了他后立刻回國下了詔令,趕走了鄭昭公。
鄭國的執(zhí)政卿改了新王后,做事獨斷專行,無法無天,仗著自己有擁立新王的功勞完全不顧他人,甚至不與鄭厲公協(xié)商就擅自行動。
鄭厲公見執(zhí)政卿如此專橫,不禁生起了想要除掉他的念頭,但鄭厲公太年輕,竟然將此事交給執(zhí)政卿的女婿去做,最后國君反而被逼出了鄭國。
鄭厲公被逼走后,祭仲又將接回的鄭昭公封為國君,但兩年后,高渠彌又殺死了鄭昭公,改公子亹為王,隨后的一年,他們又被為鄭昭公報仇的齊襄公殺害,祭仲只好立鄭莊公的另一個兒子為國君。
就這樣,祭仲在鄭莊公的這四個兒子之間兜兜轉轉,將鄭國的國政掌控在自己的手里。直到他去世后的兩年,鄭厲公才重新回到鄭國奪回王位,開始重新領導鄭國。但已經(jīng)二十多年沒有好好發(fā)展的鄭國已經(jīng)再也沒法回到當初的小霸主地位了。
二、兩將相爭,晉國內(nèi)亂
公元前621年,晉襄公被迫對朝廷的卿士階層進行換洗,因為父親晉文公生前任命的大部分卿士已經(jīng)去世,所以晉襄公只需要選出兩人就行。
一開始,晉襄公的人選是士縠和梁益耳二人,但功臣上諫說“狐偃、趙衰兩人不能不考慮啊,他們二人的功勞也甚大?!?/p>
于是,晉襄公又改變了人選,最終正式向眾人宣布了這個命令。誰知傅陽處父卻提出了異議“狐偃不得人心”,晉襄公只好將二人的職位互換。在這件事不久后,晉襄公突然去世,此時晉國的太子晉靈公還是個什么都不懂的嬰兒,趙盾提議再立君主,狐、趙二人意見卻不合。
趙盾希望立公子雍為王,狐射姑則希望是公子樂為王,二人僵持不下,最終引發(fā)了內(nèi)亂,公子樂被趙盾派人殺害,狐射姑也被趙盾趕出了晉國。雖然趙盾贏了,但在晉靈公生母的強烈反對下,還是由晉靈公當上了君主。
最終結果沒有盡趙盾的人意,但是因為晉靈公尚小,趙盾仍舊掌管著大權。在趙盾專權的期間,他自私自利,無故偏袒向著自己的一方,使得晉國內(nèi)部亂成一團。甚至在公元前607年與晉靈公發(fā)生矛盾后,與堂弟密謀殺死了晉靈公,改晉成公為新王。
因為趙盾的專政,晉國早已經(jīng)是內(nèi)憂外患了。晉國聲名顯赫的霸業(yè)最后還是走了下坡路。
并且,這幾十年中,卿族也在慢慢發(fā)展著勢力。雖然后面也有幾名賢明君主,奈何以前的漏洞太大,格局早就已經(jīng)形成,不論再怎么努力都沒有回轉的余地。
魯莊公在四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臥病了,他害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撒手人寰,所以,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自己的胞弟,讓他扶持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
可誰曾想,魯莊公剛去世,慶夫就殺了過來,并且魯莊公的兒子也難逃一死。隨后,魯莊公的小兒子魯閔公繼位,可還是由于年齡太小而被慶父殘忍殺害。
趙盾這一系列的舉動也導致了晉國內(nèi)部大亂,使晉國走向了低谷,即使后來出現(xiàn)了明君,也沒有成功將晉國完全挽回。其實無論是奸臣還是權臣都無法將這個國家駛向正確的道路,一個個臣子專權導致國家走向弱勢低谷的故事明明白白地將道理告訴了大家。
那么如何避免國家慘遭這樣的命運呢?第一,要么作為君主在這個位子上活得比別人都要久,比如像宋景公一樣長壽;
第二,有能力平衡大臣和君王之間的關系,例如晉悼公。但這樣的人百年難遇,大部分情況下,春秋戰(zhàn)國時期,軍權旁落都是正?,F(xiàn)象。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