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記載了一個事跡,被后人稱為”田橫五百士“,是發(fā)生在漢高祖劉邦剛統(tǒng)一天下時的一起五百多人集體自殺事件。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事情是這樣的:
田橫是齊國的舊貴族,齊王田氏的后裔。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fā),田橫的堂兄田儋也在狄(今山東高青縣東南)地自立為齊王,起兵反秦。田儋在和秦將章邯的戰(zhàn)斗中兵敗被殺后,田橫的哥哥田榮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田榮自己擔(dān)任齊相,田橫為大將,平定了齊地。
后來,項羽和章邯大戰(zhàn),田榮沒有出兵相助,和項羽結(jié)下了仇怨。項羽滅秦后自稱西楚霸王,大封諸侯,把齊地一分為三,卻沒有立田榮為王。田榮就自立為齊王,以田橫為將軍,全部占有了齊地,并聯(lián)絡(luò)趙將陳余一起反對項羽。
項羽非常生氣,起兵攻打齊國。田榮大敗,逃跑后被殺。得勝的項羽燒毀了齊國的都城,對所過之處都大加屠戮,齊國人無法忍受,就再次聚集起來反叛他。
田橫收集招募田榮被打散的士兵,聚集了好幾萬人馬攻打項羽。就在這時,劉邦帶領(lǐng)軍隊殺入了項羽的老巢彭城,項羽顧不上理會田橫,急忙回兵彭城對付劉邦。此后楚漢相爭,項羽和劉邦相持不下。因此田橫得以再次收復(fù)了齊國的土地,他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自己擔(dān)任丞相。齊國的大小政事,都由田橫決定。
后來,劉邦派酈食其到齊國,游說田廣和田橫,想讓他們歸順漢朝。田橫被酈食其說服,準(zhǔn)備歸順劉邦,就解除了對漢軍的防備,放任兵士飲酒,并派使者和漢朝講和。但韓信聽了蒯通的計策,對毫無防備的齊軍來了個突然襲擊,先打敗了齊國在歷下駐扎的守軍,接著又攻入了臨淄。
田廣和田橫見漢軍突然出現(xiàn),非常生氣,認(rèn)為是被酈食其欺騙了,就烹殺了酈食其。這時,項羽派大將龍且?guī)ьI(lǐng)軍隊來救齊國,齊王田廣和龍且在高密會師。韓信和曹參繼續(xù)挺進(jìn),在高密大破齊楚聯(lián)軍,殺死了龍且,俘虜了田廣,派大將灌嬰繼續(xù)追擊齊國的殘余軍隊。田橫聽到田廣已死,就自立為齊王,帶兵迎擊灌嬰。田橫被灌嬰打得大敗,只好逃到梁地,投奔了彭越。
劉邦消滅項羽后,自立為皇帝,封彭越為梁王。田橫害怕被殺,就帶領(lǐng)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住在一個小島上(今山東即墨的田橫島)。劉邦覺得田橫兄弟幾次平定齊國,齊國的賢士大都依附于他,要是讓他繼續(xù)流落在海島而不加以收攬,難免會有后患。就派使者赦免田橫并且召他入朝,田橫辭謝說:“我曾經(jīng)烹殺了陛下的使者酈食其,聽說他的弟弟酈商在漢朝為將,所以我不敢奉詔進(jìn)京。請允許我做一個平民百姓,呆在這海島上?!?/p>
使者回來報告,劉邦立刻下詔給酈商:“齊王田橫將要到京,誰要敢動他,立刻滿門抄斬!”接著又派使者把皇帝下詔給酈商的情況告訴了田橫,并且說:“田橫如果來京,最大可以封為王,最小也可以封為侯;若是不來的話,就派軍隊去誅滅他們?!?/p>
田橫就帶了兩個門客一起乘坐驛站的馬車前往洛陽。到了離洛陽不到三十里的尸鄉(xiāng)驛站,田橫對使者說:“人臣面見天子應(yīng)當(dāng)洗沭干凈?!庇谑蔷驮隗A站停了下來。田橫對他的兩個門客說:“當(dāng)初我和漢王都面南稱王,如今漢王成了天子,我卻成了四處逃亡的俘虜,要去事奉他,這已經(jīng)夠恥辱的了。況且我殺了別人的兄長,卻要和那個人一起侍奉他的主人,即便他懼怕天子的詔令,不敢報復(fù)我,我就能心中無愧嗎?陛下想見我,不過是想看看我的容貌罷了?,F(xiàn)在陛下在洛陽,若果馬上砍下我的頭顱,你們帶著頭顱送到洛陽,面貌還沒有毀敗,還是可以一看的?!?/p>
說完話,田橫就自殺了。他的門客就捧著他的頭顱,和使者一同奔馳到洛陽去見劉邦。劉邦見了田橫的頭顱,感嘆說:“這是賢士啊!”就用王者的禮儀厚葬了田橫,并且任命這兩個門客為都尉。
誰知田橫的葬禮舉行完之后,那兩個門客在田橫墓邊挖了兩個坑,都自殺了。劉邦大吃一驚,認(rèn)為田橫的門客都是賢德之人,聽說還有五百多人在海島上,就派使臣去招他們前來。哪知這些門客聽說田橫已死,也都自殺了。這五百門客就被后人稱之為“田橫五百士”。
“田橫五百士”慷慨赴死的忠義精神,令人贊嘆不已。司馬遷在《史記》里感嘆道:“田橫之高節(jié),賓客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后人對此也多有吟詠,比如北朝的庾信在《周大將軍吳明徹墓志銘》里寫道:“江東八千子弟,從項籍而不歸; 海島五百軍人,為田橫而俱死焉?!倍鸥υ凇顿浰究胀豕级Y》一詩里寫道:“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橫客?!?/p>
士為知己者死,“田橫五百士”的悲壯故事彰顯了那個時代的豪俠精神,也引發(fā)了后人的思考:“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龔自珍《詠史》)如果田橫他們當(dāng)年選擇了活下去,最終又會是怎樣的一個結(jié)局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