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世后,十六歲的劉禪繼位,在他繼位初期,根據(jù)劉備遺詔,由丞相諸葛亮輔政。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跟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看看吧。
在夷陵之戰(zhàn)慘敗以后,劉備就沒有再回成都了,僅僅幾個月之后,諸葛亮收到了來自白帝城的消息,劉備快要不行了。諸葛亮火急火燎的趕到白帝城,總算是見到了劉備最后一面。劉備知道諸葛亮來了以后,就把他叫到床前,語重心長的對他說道:“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如果我的兒子值得培養(yǎng),那你就盡心輔佐他;如果不行的話,那你就自己當蜀漢的皇帝吧。”
上面描述的就是白帝城托孤的情形了,劉備臨死之前把自己的兒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夠輔佐他,但是劉備后面的那句話就非常令人費解了,他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呢?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有的人認為劉備是太信任諸葛亮了所以就說出了這樣的話,也有的人認為劉備只不過是給諸葛亮下了一個套,試試他的忠心。但是不管怎么說,劉備反正是已經(jīng)把權力交給了諸葛亮了,諸葛亮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好好輔佐劉禪,幫助他完成對國家的統(tǒng)治。
熟悉三國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諸葛亮在劉禪繼位以后直接就是軍政大權一把抓啊,什么人都沒有辦法奪走他手中的權力,即便是劉禪這個當皇帝的也沒有一點機會。雖然說劉禪繼位的時候才只有十六歲,但是這個年齡已經(jīng)能夠親政了,然而諸葛亮依舊沒有把權力交還給劉禪,這真的是一件怪事。
在很多人看來,劉禪其實就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他不但沒有一點自己的主見,而且還喜歡寵信奸佞。不過這并不能夠說明問題,因為劉禪寵信黃皓并沒有給國家造成實質性的損害。就算是李世民的身邊,也還有幾個奸佞小人呢,難道僅僅憑借這個就可以斷定一個皇帝的好壞嗎?
除了寵信奸佞以外,還有一個原因讓人覺得他是一個昏庸的君主,那就是在鄧艾大軍保衛(wèi)成都的時候,他沒有過多的反抗就投降了?,F(xiàn)在的很多人都覺得劉禪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但其實不然,在鄧艾剛剛進入蜀地的時候,劉禪是派了諸葛瞻去抵擋鄧艾的。這就說明他當時其實是不想輕易妥協(xié)的。
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諸葛瞻居然這么快就失敗了,這樣一來,劉禪就再也抵擋不住鄧艾的軍隊了。而至于后來劉禪為什么直接投降,大概是因為如果劉禪繼續(xù)反抗的話,那鄧艾必定會率軍攻城,到時候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作為一名皇帝,他不愿意自己的子民受到傷害,因此他就投降了,這說明他是一個非常仁慈的君主。
諸葛亮也曾經(jīng)當著劉備的面夸贊劉禪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諸葛亮又不是那種喜歡拍馬屁的大臣,他既然說劉禪聰明,那就說明劉禪肯定不笨。既然劉禪不是一名昏君,而且諸葛亮也肯定了他的才能,那么為什么諸葛亮死活就是不肯放權呢?
實際上,早在劉備夷陵之戰(zhàn)戰(zhàn)敗以后,蜀漢的國力就已經(jīng)衰退的差不多了,所以諸葛亮接手的只不過是一個爛攤子罷了。當時的蜀漢真的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干什么都得精打細算才行。好在諸葛亮是一個政治天才,在他的治理下,蜀漢的國力有了繼續(xù)上升的苗頭。當初劉備給了諸葛亮兩個選擇,但是以諸葛亮的聰明程度,他是絕對不會選擇第二個的,所以諸葛亮就只能選擇輔佐幼主了。
現(xiàn)在很多人覺得,諸葛亮之所以不肯放權,其實是因為劉禪的治國手段還非常稚嫩,沒有辦法很好的掌控朝政。這完全就是在瞎說,劉禪怎么說也活了十六歲了,雖然說劉備在劉禪小的時候一直在奔波,但是劉禪肯定也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畢竟關乎到繼承人的能力問題,劉備還是非常謹慎的。即便是諸葛亮認為劉禪的治國經(jīng)驗不足,那他也不能把所有權力都攬在懷里吧,這樣的話劉禪還怎么學習管理呢?
在我看來,諸葛亮的確是估計到劉禪的能力問題,可是并不是擔心他的治國經(jīng)驗不足,而是擔心劉禪沒有辦法處理好集團內部的和諧。要知道,劉備在占據(jù)益州以后,把大部分荊州一系的官員都給帶到了益州,這樣一來益州的勢力關系就比較復雜了,荊州一系的官員作為外來戶,自然會受到益州一系官員的排擠,畢竟益州官員的排外心理異常強烈,如果這兩個派系的關系沒法處理好的話,那將會給蜀漢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諸葛亮還擔心劉禪容易出現(xiàn)瞎指揮的毛病。蜀漢存在的時期并不是太平盛世, 它的北邊還有一個強大的魏國。諸葛亮為了保證國家邊境的穩(wěn)定,就必須要親力親為,將軍事力量掌握在自己手里。劉禪雖然學的多,但是他并沒有什么實戰(zhàn)經(jīng)驗,如果真的讓劉禪當軍事指揮的話,蜀漢就不用等四十年后了,估計幾年的時間就沒了。
總的來說劉禪雖然是有才能,但是他的才能太過于片面,有治國經(jīng)驗但是馭人之術不高明,能夠談論軍事可是沒有辦法進行高效的軍事指揮。蜀漢羸弱,如果一上來就讓稚嫩的劉禪掌控國家的話,蜀漢就會徹底亂套。諸葛亮就是出于這種考慮才沒有把權力還給劉禪的,為了這個國家,諸葛亮的確是用心良苦啊。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