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袁紹和曹操曾經(jīng)共事,后來征討董卓又結(jié)成聯(lián)盟,在關(guān)東諸侯相互征討的時候,兩人也是同盟軍。后來,兩人的地盤擴大了,相互之間有了利益沖突,尤其是因為漢獻帝在曹操手中,曹操又動不動以皇帝的名義發(fā)號施令,這才動起了刀兵。官渡之戰(zhàn),袁紹雖然失敗,從后來曹操征討他的兩個兒子來看,他的力量依然強大,仍不失為天下最有勢力的諸侯之一。袁紹這個人,史書說他“能折節(jié)下士”,就是能夠降低身份接近比他地位低的人。曹操手里有一個皇帝,歸附他的人都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叫做歸依朝廷,雖然是投降,但這面子上還是過得去的。
那么,這個能折節(jié)下士的袁紹,為什么失敗后就不能投降和自己從小有交往的曹操呢?
所謂折節(jié)下士,只是一種上對下的姿態(tài),受禮遇者是不能當真的。
折節(jié)下士,一般的解釋就是在上者降低身份,主動的去接近或者接納身份低的人。但必須看到,這在大部分人來說,不過是一種權(quán)宜之計,并不是那種同甘共苦式的結(jié)合。就像那個劉邦,起義的時候沛縣那幫子老哥們地位都比他高,只是人們都不愿意出頭,才推舉他當了一個沛公,在這些人面前,他又有什么節(jié)可以拿來折?袁紹家四世三公,生下來就高人不知多少個等級,他彎彎腰就不知道會讓多少人感激涕零。所以說,袁紹的這個所謂的折節(jié)下士,只是他愿意接近你,原本就當不得真。尤其是一時受到他“禮遇”的人,要拿這個當真,那就是大錯特錯了?;蛘哒f,要是一個人沒有本事,到袁紹這兒混碗飯吃,給袁紹撐撐門面,袁紹拿他們當食客養(yǎng)著,給自己做個廣告是可以的,但一個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要想有所作為,那在袁紹折節(jié)以后,你就得趕緊擺正自己的位置馬上下拜了。后期的袁紹,不用說折節(jié),連恩他也是不會報答的。比如說那個韓馥,盡管曾經(jīng)擠兌過他,但最終人家還是把一個最富裕的冀州讓給了他,他不但不好好養(yǎng)著人家,還把人擠兌走了。還有那個張邈,他和袁紹在反董卓和爭地盤的時候都是盟軍,袁紹卻一再要求曹操殺了他。無論是古人還是今天的人,必須明白的一點是,這種所謂的折節(jié),只是一種行為的方式,絕對不是身份的對等。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自覺地俯視,永遠不可能是一種平等。
官渡雖敗勢力尚在
官渡之戰(zhàn),袁紹有精兵十萬,烏巢糧倉被燒,袁紹軍有八萬人投降。因為是假投降,結(jié)果被曹操殺了。聽到袁紹失敗的消息,冀州各地城邑多背叛,但袁紹回到冀州以后,又很快將其平定。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曹操并沒有因為官渡獲勝增加軍事實力;二是袁紹還有足夠的力量和曹操抗衡。其實就力量上來說,曹操并沒有乘勝追擊,馬上進攻冀州,也說明他對袁紹仍然忌憚。后來曹操進攻河北,要不是袁譚、袁尚兄弟相互攻擊,曹操仍然沒有取得河北之地的把握,這也很好的說明了袁氏的力量。
這樣一個有力量的袁紹,別說是讓他依附(投降)曹操,就是讓他再像以前那樣和曹操平等聯(lián)合,也是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已經(jīng)野心膨脹的人,想讓他低下那顆高貴的頭顱,絕無可能。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袁紹的“折節(jié)”,完全就是一種“作秀”。像勾踐那樣臥薪嘗膽,十年生聚都不懂的人,又如何真正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
袁紹骨子里有一種高貴,他根本就看不起人,更容不得部下比他強。
官渡之戰(zhàn)一年后袁紹才死,這當中他還收復(fù)了反叛的郡縣。從他和曹操從小交往來看,兩個人的年齡應(yīng)該差不了多少,大約都是在四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這應(yīng)該不是一個正常死亡的年齡。史書記載袁紹是怎樣死的呢?“自軍敗后發(fā)病,七年,憂死”,就是說在建安七年(202年)憂愁死了。
為什么會憂愁而死呢?就是自己想不通為什么失敗,不甘愿認輸又不知道敗在什么地方。像袁紹這種人,他是不會主動去檢討一件事情的得與失的,因為他不會主動擔(dān)責(zé),更沒有人敢說出他的過失。在他的骨子里存有的那種高貴,是不能讓他低頭認錯的。在有一次大敗后的冀州,沒有一個成敗得失的總結(jié),誰又能夠看到出路何在?在荊州當陽,劉備有一次長坂之敗,其狀況要比袁紹凄慘得多,但劉備能夠向?qū)O權(quán)低頭,后來又去低三下四地“借荊州”,這難道不是一種折節(jié)嗎?但劉備這樣做了,最后終于有國,袁紹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袁紹已經(jīng)儼然皇帝,這也決定了他不能依附曹操
袁紹為什么做不到劉備這一點呢?原因有二,除了上面說的那種一門“四世三公”骨子里的高貴,還有就是整個袁氏家族認為,漢朝已經(jīng)亡了(漢道陵遲),天下應(yīng)該歸于他袁家了。袁術(shù)是袁紹的本家兄弟,他在淮南公然僭越稱帝,號稱仲氏,結(jié)果遭到了天下人的反對,內(nèi)部眾叛親離,外部諸侯聯(lián)合征討,終于失敗。但是,失敗后的袁術(shù)將帝號送給了袁紹,袁紹卻并沒有公開拒絕,為什么?就是他在骨子里是認可這件事情的。因為早在此前,袁紹也是有稱帝想法的。袁紹曾經(jīng)私下里授意主簿耿苞,讓他出來說“赤德衰盡,袁為黃胤,宜順天意”,意思就是說漢朝將亡,袁氏將代替漢朝為皇帝,依此看看人們的反應(yīng)。將軍官員們都說耿苞這是妖孽妄語,袁紹為了洗刷自己,就將耿苞殺了。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思想基礎(chǔ),這兩個原本屬于敵對集團的諸侯,在袁術(shù)失敗后,袁紹竟然要接納他,只是袁術(shù)北上要路過徐州,被曹操派兵攔截,袁術(shù)沒有走通,死在半路上。
一個想當皇帝的人,怎么能夠向曹操折節(jié)?
更為根本的是,這種人是不承認自己無能的。
不僅僅是曹操,就是自己的部下,袁紹也不可能真正的折節(jié)。不可否認,在年輕時,為了擴大自己的名聲,袁紹有過那么一段時間的“折節(jié)下士”,初有冀州,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招徠天下才俊,袁紹也有那么一段時間的折節(jié)下士,但當他擁有四州之地,自認為天下無敵之后,這一切則全變了。比如說那個田豐,袁紹起事,是以“卑辭厚幣”才把人招來的,田豐雖然任過侍御史,但和袁紹的地位還是差很多的,所以袁紹“卑辭”請他,的的確確是折節(jié)的。但官渡之敗后,袁紹竟在回軍時下令將他殺了,原因是如果這次出兵前不關(guān)押田豐,可能就不會導(dǎo)致軍敗,因此怕回去后見到田豐沒有面子,所以先殺,這樣就不用見到他了。如果袁紹心里但凡有一種對人的平等,回去后放出田豐,大家團結(jié)一心,再謀未來,他仍然不失為天下最有力的爭奪者之一,可惜袁紹骨子里的東西是正好相反的。
總之,袁紹的折節(jié),更多的只是一時的權(quán)宜之計和一種沽名釣譽行為,這樣的一個人,你又怎樣讓他去向曹操低頭彎腰呢?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