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昭甄皇后,即甄宓,史稱甄夫人,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她的美貌與才華并存,但最終卻落得一個悲慘的下場,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雖然是清朝大才子納蘭性德寫的詩,但是詩中的個中滋味,三國時期魏國開國皇帝的甄夫人已早有體會。
甄夫人是曹魏史上最有名的女人,她一婚的丈夫袁熙來自“四世三公”的袁家,二婚的夫君則是曹操的繼承人曹丕。
甄家有女初長成
別看甄氏的父親甄逸只是個小小的上蔡令,他們的祖先甄邯在漢平帝和新莽時期可是位列三公九卿之一。
甄逸和妻子張氏生有三子五女,前四個女兒分別取名甄姜、甄脫、甄道和甄榮,唯獨五女兒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名字。
而這個五女兒偏偏不是個普通人,她就是歷史上的文昭甄皇后——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至于甄宓和甄洛,都是后人對她的稱呼,慎重起見本文我還是稱她為甄氏。
甄氏自幼喜歡讀書練字,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為恥,讓哥哥姐姐們刮目相看。不僅如此,甄氏的德行也不一般。
甄氏十歲左右,東漢天災(zāi)人禍不斷,很多家庭連糊口都是問題,但是家境殷實的甄家卻要糧有糧要錢有錢。
甄家起初沒有廣施恩惠,反而借機(jī)斂財。甄氏便勸說母親將家中糧食盡數(shù)送給鄉(xiāng)鄰,這樣不僅能散財消災(zāi),還能在十里八鄉(xiāng)落一個好名聲。
后來二哥甄儼早逝,母親苛待寡嫂,甄氏又開導(dǎo)母親多體諒嫂子的難處。功夫不負(fù)有心人,其母和二嫂在甄氏的調(diào)和下變得親如母女。
久而久之,甄氏德才兼?zhèn)涞暮妹暠阍谥猩娇o極縣傳播開來。
先嫁袁熙再嫁曹丕
美名在外的甄氏,很快引起了大軍閥袁紹的注意。不過袁紹并不是要把甄氏占為己有,而是讓她給自己的次子袁熙做媳婦。
至于甄氏和袁熙的感情生活是否和諧,史書上沒有提及。只知道他們婚后沒多久,袁熙就去駐守幽州,甄氏沒有隨他前往,而是留在袁家的大本營鄴城侍奉婆婆劉氏。
后來袁紹和曹操全面開戰(zhàn),曹軍于建安九年殺進(jìn)鄴城,17歲的曹丕先人一步帶兵闖進(jìn)袁府,對甄氏一見傾心。
據(jù)《魏略》記載,當(dāng)時甄氏因為害怕將頭趴在婆婆劉氏的膝蓋上,等她抬起頭的那一刻,曹丕為之驚嘆。
楚楚可憐且風(fēng)姿綽約的甄氏,讓曹丕頓時升起一股強(qiáng)烈的保護(hù)欲和占有欲。既然曹丕有意,曹操也只能成全兒子,便將21歲的甄氏賜給了他。
作為敗軍之將的妻子,甄氏別無選擇,她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
當(dāng)曹丕將貌美如花的甄氏娶進(jìn)府時,她的第一任丈夫袁熙尚在人世,他是在建安十二年死于公孫康之手。
賢良淑德也是錯
嫁給曹丕后不久,甄氏就給他生下長子曹叡,后來又為其生育一女東鄉(xiāng)公主。
雖是正妻,又育長子,但是甄氏從不敢恃寵而驕,而是處處彰顯賢良淑德的品質(zhì)。
據(jù)《魏書》記載,甄氏曾哭著懇求曹丕不要驅(qū)逐任氏,勸說曹丕雨露均沾多納妾室,跟婆婆卞夫人的關(guān)系處得宛若母女。
得妻如此,曹丕起初也得滿意。但是愛情是有保質(zhì)期的,當(dāng)曹丕遇到郭女王之后,他對甄氏的態(tài)度開始變了。
甄氏雖然有美色、有才華、有氣度,但是對曹丕爭奪世子之位卻毫無幫助,而郭女王卻常常為他出謀劃策。
當(dāng)曹丕成功奪得世子之位后,甄氏在他心里的地位已經(jīng)被郭女王取代了。
曹操去世之后,曹丕去了洛陽繼承王位,不久后又篡漢自立當(dāng)上了皇帝。
此時的曹丕迎來了人生中的巔峰時刻,身邊更是美女如云,不但有郭女王、李氏、陰氏,還有劉協(xié)的兩個女兒。
帝王一怒紅顏魂斷
當(dāng)曹丕在洛陽快活時,甄氏還留守在鄴城,她心里的苦悶無處宣泄,于是寫了一首叫《塘上行》的詩。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p>
令甄氏沒有想到的是,這首閨怨詩不但沒有挽回曹丕的心,反而引來了一份賜死的詔令。
此一時彼一時,曹丕沒有讀懂甄氏的本意,只看了對他的控訴和埋怨。再加上郭女王的挑唆,于是帝王一怒,甄氏的生命便永遠(yuǎn)停留在了38歲。
據(jù)《漢晉春秋》記載,甄氏死后頭發(fā)蓋住了臉,嘴里塞滿了糠,一點尊嚴(yán)都沒有。直到她的兒子曹叡繼承皇位,甄氏才被追封為文昭皇后,得到了應(yīng)有的尊重。
曹丕17歲時還是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少年,見到絕色佳人甄氏自然心向往之。
可當(dāng)對權(quán)力的渴望超過兒女情長,甄氏已經(jīng)變得可有可無,他需要的是對其事業(yè)有幫助的郭女王。
人一旦變了心要多絕情有多絕情,曹丕連甄氏最后一面都不肯見,就斬斷了他們17年的夫妻情分。
如今想來,依舊令人難以釋懷。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