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魏忠賢和明代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崇禎一殺魏忠賢,明代就滅亡了,魏忠賢對明代究竟起什么作用?
不過有一個“閹人”比較特殊,這個太監(jiān)雖說也是把控朝廷良久,導(dǎo)致朝廷混亂不堪,但是另一方面,因為他的存在,讓一個朝代延后了幾十年。
甚至有人說,要是他不死,將不會改朝換代。
這個神奇的太監(jiān)就是明代其實的“閹黨”代表,權(quán)傾中外的“九千歲”——魏忠賢。
鮮為人知的是,魏忠賢死后,崇禎皇帝還命人厚葬了他,那么魏忠賢究竟憑什么得到這樣的待遇呢?
他明明在朝中壞事做盡,又是如何讓一個朝代往后延續(xù)幾十年的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朱由校、朱由檢兄弟倆與魏忠賢的恩怨情仇。
在說起魏忠賢之前,有一個人不得不說到,這個人就是朱由校的乳母,客氏。
客氏十幾歲時就已經(jīng)嫁做人婦,朱由校小時候母親早死,父親不寵愛,所以他幾乎是被客氏帶大的。
朱由校即位以后,跟客氏已經(jīng)有了很深厚的感情,所以將客氏封為“奉公夫人”,允許她在朝中侍奉。
不過客氏不是個什么正經(jīng)女人,她青天白日就敢公然勾引皇帝,侍寢后還給皇帝送去“十全大補湯”,靠著這層關(guān)系,客氏在宮中橫行霸道。
這個時候的魏忠賢還只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太監(jiān),不過不了解出于什么原因,他被客氏看上了。
客氏將魏忠賢要來當對食,一來掩蓋自己淫亂后宮的丑事,二來兩人同流合污,將朝野上下搞的烏煙瘴氣。
朱由校對魏忠賢與客氏十分寵信,以至于客氏在后宮中大肆謀害他的妃嬪,他都視而不見,很多妃子被殘害,一尸兩命,朱由校都不為所動。
不管是朝中大臣還是后宮妃嬪,只要對他們不利的,通通都會被鏟除,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魏忠賢逐漸權(quán)勢滔天。
魏忠賢為人沒讀過什么書,但是最會阿諛奉承,于是就導(dǎo)致了這樣一個局面,魏忠賢在朝中拉幫結(jié)派,一度拉攏了朝中很多權(quán)貴。
由于他手中的權(quán)勢太大了,所以宮中的人見到他都要稱呼一聲“九千歲”,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思。
那時候的朝廷已經(jīng)是亂糟糟一團了,有了魏忠賢,自然就會衍生出與之敵對的勢力,這股勢力就是歷史上所謂的“東林黨”。
魏忠賢的所作所為太過囂張,很多肅清黨派的官員就聯(lián)名上書彈劾魏忠賢。那么朱由校是怎么做的呢?
對于魏忠賢的所作所為,朱由校并也不是全然不知,他只是昏庸并不是瞎子,他之所以縱容魏忠賢,是因為他需要魏忠賢來幫他制約朝廷。
如果魏忠賢倒臺了,掌權(quán)者就變成了東林黨,東林黨掌權(quán)的后果比魏忠賢還不堪想象,最起碼魏忠賢沒有后代,頂多掌權(quán)幾十年變成一抔黃土。
但是東林黨就不一樣了,他們打著“廉政奉公”的旗號把控朝政,并且代代相傳,一旦讓他們養(yǎng)大,朱元璋再世都不好處理。
公元1644年,這一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當時的紫禁城中火光沖天,很多宮人都被殺害,就在破城的那一刻,太監(jiān)曹化淳對崇禎帝說了這樣一句話:
“若是忠賢還在,何至于此?!?/p>
崇禎聽到這句話以后久久不語,最后化作一聲嘆息。
太監(jiān)魏忠賢究竟做了什么呢?
雖說魏忠賢在朝中只手遮天,哄得皇帝整日不思進取,同時在朝中大肆貪腐,但是平心而論,他貪腐的錢財,也有一部分為國家解決了大麻煩。
當時已經(jīng)是明代末期,天災(zāi)人禍不斷,國庫空虛,別說百姓了,就連朝廷都已經(jīng)自顧不暇了,魏忠賢想貪腐,國庫沒錢了怎么貪呢?
那就自己想辦法弄錢吧。
于是魏忠賢就盯上了江南地區(qū)的一些富商,他靠著手中的權(quán)利開始對江南地區(qū)的很多賦稅大肆征斂,而這些賦稅曾經(jīng)被萬歷皇帝都禁止了。
這些賦稅包括工商稅、海稅等等,剝削的都是富商,國庫的財政危機一下子就小了很多。
另一方面,當時內(nèi)有貪官污吏橫行,外有女真族不停地騷擾,于是在魏忠賢的“輔佐”下,朱由校啟用了袁崇煥。
袁崇煥為了抵御外敵,將城池全部修繕,為了增強武器的作用,還將武器都重新整頓,袁崇煥在前線抗敵,魏忠賢在后方極力籌措軍餉。
他們最終成功熬死了努爾哈赤,沒讓大明直接毀在朱由校的手中。魏忠賢做這些事原本的目的的確是為了自己,但是他為朝廷帶來的正面影響依舊不可忽視。
在這樣的局勢下,社會中就形成了這樣一個風(fēng)氣:
剛開始時是魏忠賢自己去外面修建生祠,皇帝還專門為他題詞,后來由于人人皆知有魏忠賢在,自己就有錢拿。
于是很多在外的將士自發(fā)為魏忠賢修建生祠,雖說他掌控著非常大的權(quán)利,但是人們由向權(quán)利臣服發(fā)展到向太監(jiān)臣服,這個場面未免太過詭異。
前面我們說,朱由校留著魏忠賢的目的是為了壓制東林黨人,于是很多人就問,到底什么是東林黨人呢?
在很多人的眼中,所謂的“東林黨”都是肅清派的人物,他們因為看不慣宦官把持朝政,誓要將朝廷肅清腐敗,所以才形成了這樣一個黨派。
表面上看的確是這樣的,但是實際上,事情遠不止這么簡單,甚至說,東林黨比魏忠賢還要難纏。
東林黨形成之初是源于在東林書院講學(xué)的顧憲成,當時社會上的矛盾已經(jīng)日益激化,于是東林黨就借著“革除朝野積弊”、“公正廉明”的口號在朝中妄圖把控風(fēng)氣。
他們妄議朝政,拉攏官吏,而后拿著老一套的言論阻止朝廷撥款賑災(zāi),當袁崇煥在前方抵御女真的時候,東林黨人在后方爭論不休,袒護地主。
魏忠賢的確是個心狠手辣的主兒,這一點不能洗。
不過,因為他的心狠手辣,一個接一個的肅清了東林黨派的官員,雖說他手中的權(quán)利增大,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他在內(nèi)憂外患的情況下制止了黨爭,減少了內(nèi)耗。
東林黨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行徑,從崇禎帝上位后就能看出來。
朱由校死后,因為他為數(shù)不多的曾有過的子嗣都被客氏害死了,所以朱由校后繼無人,于是只能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兄弟,也就是崇禎帝朱由檢。
朱由檢對客氏與魏忠賢忍耐已久,他上位后用最快的速度處死客氏與魏忠賢,還為那些被他們害死的妃嬪跟大臣們翻案。
最終“肅清派”獲勝,人人鼓掌歡呼,甚至后人多將這些行為認為是崇禎帝的功勛。
魏忠賢與客氏的惡毒行徑的確是有目共睹,但是同時,崇禎帝剛一上位,還沒搞清局勢就急不可耐的整頓朝綱,這就導(dǎo)致了朝廷內(nèi)部的勢力嚴重失衡。
魏忠賢死后,東林黨派再也沒了對手,就連崇禎皇帝也以為,自己在東林黨的輔佐下,一定能重振朝綱。
但是事實是,崇禎卻成為了亡國之君。
都說一個朝代的滅亡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明代能滅在崇禎的手中,也不全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我們來看看崇禎在東林黨的輔佐下,干了哪些“偉大”的政事就了解了。
魏忠賢一死,朝中的勢力失衡,此時還在外征戰(zhàn)的袁崇煥就“禍從天降”了,一些閹黨的殘余勢力與東林黨派極力紛爭,雙方僵持不下,只能拿袁崇煥開刀。
袁崇煥被入獄的時候,朱由檢原本是不想殺他的,因為此時的遼東還在征戰(zhàn),但是朝中的東林黨卻不管這些的。
他們只管眼前的勢力是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管自己的眼中釘有沒有被拔除,在多方逼迫下,朱由檢只能忍痛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袁崇煥在軍中頗得軍心,又是抵御外敵的強手,袁崇煥一死,女真都樂開了花,朱由檢這一行為,是在自毀長城。
整個朝中勢力失衡以后,東林黨徹底霸占了朝野,于是他們聯(lián)合上書,要求朱由檢廢除江南地區(qū)的征稅。
在生靈涂炭的前提下,邊境還在作戰(zhàn),國庫空虛,后勤補給嚴重不足,最后一點收入來源也沒有了之后,朝廷靠什么支撐一個國家呢?
東林黨才不管這些,他們的目的達到了,還拿到了為國為民的美名。那么東林黨人此舉真的是為國為民嗎?
當然不是,因為之前魏忠賢征斂賦稅的區(qū)域就是很多東林黨派的老家,很多商人跟他們勾結(jié),尋求政治庇護,這是雙方得利的一個局面。
東林黨掌權(quán)的后果,根本不是一個十幾歲、且剛登基的朱由檢能夠?qū)Ω兜摹?/p>
不能說朱由檢鏟除魏忠賢是錯的,只能說朱由檢太年輕,看不清局勢,沒有發(fā)展起自己的勢力之前,急于鏟除魏忠賢,這才造成了自己孤立無援的局面。
在東林黨的攪合下,朝廷不但沒有變得清明,反而更加烏煙瘴氣,同時國庫空虛,皇權(quán)被削弱,文官集團再也沒有了對手。
李自成謀反的原因,就是因為朝廷拿不出軍餉發(fā)放了,試問,造成這一切的根源是誰呢?
魏忠賢的確是個奸臣宦官,但是平心而論,魏忠賢在時極力牽制東林黨,國庫空虛時想盡辦法征斂賦稅。
女真打進來時啟用了袁崇煥,不能說他是個什么偉大的人,但是至少比道貌岸然的東林黨明白“只有國家不倒,我才能不倒”的道理。
這就是崇禎帝一殺魏忠賢,明代就滅亡的原因,除了必然的歷史趨勢之外,沒有魏忠賢這個“頂梁柱”,嚴重失衡的房梁就再也經(jīng)不起一點風(fēng)吹雨打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