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經(jīng)典著作,由戰(zhàn)國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所著,與《大學(xué)》《中庸》《論語》合稱“四書”,也是四書中篇幅最長,部頭最終的一本,直到清末時期都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睹献印饭财咂涗浟嗣献优c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其學(xué)說處罰點為性善論,護長德治。
《告子下》共十六章。十五章就是著名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就不必多介紹了。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節(jié)
【原文】
孟子曰:“舜發(fā)于畎畝之中1,傅說舉于版筑2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3,管夷吾舉于士4,孫叔敖5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6,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7,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10,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p>
【譯文】
孟子說:“大舜在田野之中發(fā)達(dá)起來,傅說在筑墻時被提拔,膠鬲在打魚曬鹽時被提拔,管夷吾坐牢時被提拔,孫叔敖在海邊被提拔,百里奚在市場被提拔。所以,當(dāng)上天將要把大任務(wù)降臨某人肩上時,必定要讓他的內(nèi)心痛苦,讓他的筋骨疲乏,讓他的身體饑餓,讓他身無長物一貧如洗,總是干擾他的作為使他事事不如意。用這些來磨礪他的心性,堅韌他的意志,增強他的能力。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心中困苦,思慮阻塞,然后才能崛起;〔這些困苦思慮〕反映在面色上,吐露于傾訴中,才能為他人所理解?!惨粋€國家〕,內(nèi)無有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弼的士人,外無與我抗衡的鄰國和外部的憂患,常常容易衰敗滅亡。所有這些不難讓人知曉,憂愁禍患能夠讓人生存,而安逸快樂足以導(dǎo)致死亡啊!”
【注釋】
(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舜曾耕于歷山,又見《萬章上》。
(2)版筑:古人筑墻,用兩版(板)相夾,實土于其中,以杵筑之。
(3)膠鬲舉于魚鹽之中:膠鬲見《公孫丑上》第一章;但他“舉于魚鹽之中”,故事不見于他書。
(4)管夷吾舉于士:管夷吾,即管仲;“士”為獄官之長。
(5)孫叔敖:楚國令尹(宰相)。
(6)空乏其身行:一般斷此句為“空乏其身”,“行”接下文為“行拂亂其所為”。但“身行”屢見于《荀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意義大致接近于“行為”?!秴问洗呵铩ぜ敬杭o(jì)》“賜貧窮,振乏絕”高誘注:“行而無資曰‘乏’,居而無食曰‘絕’?!笨梢姟翱辗ζ渖硇小币庵^“使他行事沒有資材”。說見白平《楊伯峻〈孟子譯注〉商榷》。
(7)忍性:堅忍其性,即使他的性格堅忍不拔。
(8)曾:同“增”。
(9)衡:通“橫”,指橫塞。
(10)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入,指國內(nèi);出,指國外;拂,通“弼”,輔弼。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