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大臣上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大臣上朝時手里會拿著板子,這些東西到底有什么作用?
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jīng)??吹竭@樣的場景:皇帝上朝的時候,下面的文武百官整齊地站在下面,而且每個人手中都端著一個板子,如果誰有事要上奏的話,就需要出列,然后用板子擋住自己的臉低頭想皇帝啟奏。那么這個板子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笏板也叫朝笏,笏板的材質不止是木質,還有玉、象牙、竹等材質。當然了,不同的官員、官階使用的笏板的材質自然也不同。官位比較低使用竹子或木片,而官階較高則使用玉石或象牙,如明代就規(guī)定:五品官以上的官員才能用象牙笏。
笏板雖然很小,但是作用可不小。笏板在古代的官員中是榮譽和官職的象征,成語“袍笏登場”的意思就是代表著飾演官員的演員登場,后來也有新官上任的的意思。《釋名》中對笏板的解釋是:“笏,忽也,備忽忘也?!睆倪@里可以看出笏板最初的用途,是古代大臣用來記錄天子的命令,同時也有把自己要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作備忘用。
笏板除了代表身份和備忘用,它還是一種禮制的產(chǎn)物。在紙張發(fā)明前,笏板實用性很高,而在紙張普及后,笏板更像是一種禮節(jié)的物品。封建制度的天子可是神一般的存在,關于面對皇帝的利益也是非常的多,其中啟奏也是。為何彰顯帝王的地位,臣子自然不能和皇帝平視交流,只能低頭,并舉起笏板擋住自己的面部,以表示不敢仰視天子儀容。
不過這個習慣到清朝就廢棄了,清朝官員的官服為馬蹄袖服飾,大臣見到皇帝需要拍打馬蹄袖行跪禮,自然也沒法用笏板了。不過雖然中國不再使用笏板,但是世界上還是有地區(qū)使用,比如日本神道教的神職人員在舉行儀式時,手上也會拿著笏板。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