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80萬重兵的左良玉,崇禎數(shù)次求救他為什么按兵不動,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義軍已經(jīng)殺入北京城,崇禎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沒有一個人前來,崇禎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于此。"最后崇禎皇帝在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身邊僅有太監(jiān)王承恩陪同。
崇禎帝在自縊之前,曾經(jīng)向擁兵80萬的寧南伯左良玉求救過。然而崇禎皇帝沒有等到左良玉的求援,大明王朝就這樣結束了?這個時候的左良玉在干什么呢?《明史·左良玉傳》記載:"疏入,未奉旨,聞京師被陷,諸將洶洶,以江南自立君,請引兵東下。良玉敏哭,誓不許。副將士秀奮曰:"有不奉公令復言東下者,吾擊之!"以巨艦置炮斷江,眾乃定。"
手握重兵的左良玉,不來救崇禎帝有三點原因:
第一點原因:明朝氣數(shù)已盡,內憂外患,已經(jīng)無法挽救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大變動的一年,這一年,明朝、清朝、大順三方博弈。當時的李自成的軍隊,已經(jīng)打到北京了。明朝的關外,吳三桂在寧遠,成為山海關外一座孤城。這個時候的多爾袞率軍已經(jīng)抵達翁后。左良玉雖然手握重兵,他不想和崇禎一起殉國,不如保存實力,偏安一隅,還能再亂世中某得一席之地。
第二點原因:武將勤王沒有好下場
崇禎二年(1629年),皇太極率數(shù)萬清兵繞道蒙古,為了避開袁崇煥的關寧錦防線,到達北京城之下,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這個時候袁崇煥僅帶九千騎兵,從遼東火速增援,袁崇煥不畏嚴寒,在北京城下與八旗軍浴血奮戰(zhàn)。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崇禎皇帝突然要在紫禁城召見袁崇煥,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崇禎竟然下了逮捕袁崇煥。
袁崇煥最終的結局,《明史·袁崇煥傳》記載:"三年八月,遂磔崇煥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余貲,天下冤之。"殺袁崇煥,崇禎皇帝自以為很聰明,其實他做了一件"蠢事",《明史·袁崇煥傳》記載:"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左良玉害怕,自己去親王,在和袁崇煥落個一樣的下場,左良玉就沒去勤王。
第三點原因:實力上的差距
咱們從史料上來看看左良玉的這八十萬大軍的情況,《明史·左良玉傳》:良玉兵八十萬,號百萬,前五營為親軍,后五營為降軍。每春秋義兵武昌諸山,一山幟一色,山谷為滿。軍法用兩人夾馬馳,曰:"過對"。馬足動地殷如雷,聲聞數(shù)里。諸鎮(zhèn)兵惟高杰最強,不及良玉遠甚。然良玉自朱仙鎮(zhèn)之敗,精銳略盡,其后
歸者多烏合,軍容雖壯,法令不復相懾。良玉家殲于許州,其在武昌,諸營優(yōu)娼歌舞達旦,良玉塊然獨處,無姬侍。嘗夜宴僚佐,召營妓十余人行酒,履潢交錯,少焉左顧而欬,以次引出。賓客肅然,左右莫敢仰視。其統(tǒng)馭有體,為下所服多此類。而是時,良玉已老且病,無中原意矣。
左良玉手握重兵,但是和攻占北京的李自成的十萬大軍差遠了,別看李自成的農民軍,這么多年跟著李自成在戰(zhàn)火中磨練,戰(zhàn)斗力已經(jīng)是今非昔比。不然的話,不可能從西安打到北京。再說了左良玉曾經(jīng)敗給李自成過,心里多少會有抵觸情緒。再加上左良玉本身就老了,綜合上述三點左良玉沒有到北京勤王。
崇禎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被馬士英、盧九德?lián)砹榛实郏瑫x升左良玉為侯,福王就把長江中上游的事情委托給了左良玉,后來李自成在山海關戰(zhàn)敗,《明史·左良玉傳》記載:"良玉得以其間稍復楚西境之荊州、德安、承天。而湖廣巡撫何騰蛟及總督袁繼咸居江西,皆與良玉善,南都倚為屏蔽。"
后來,馬士英、阮大鋮掌權以后,害怕左良玉和自己過不去,表面上和張良玉結交,暗地里修筑板機城作為西防御的屏障,后來左良玉的御史黃澎頂撞了馬士英,馬士英便下令抓捕黃澎,左良玉沒有答應,黃澎借此機會和三十六營大將結盟。后來左良玉便造反了,從漢口順江東而下,到達九江后,想劫持袁繼咸與自己結盟。
袁繼咸拒絕和左良玉同盟,于是左良玉郝效忠暗中進入九江,把城燒毀就離開了。《明史·左良玉》記載:"良玉望城中火光,曰:"予負袁公。"嘔血數(shù)升,是夜死。時順治二年四月也。諸將秘不發(fā)喪,共推其子夢庚為留后。七日,軍東下,朝命黃得功渡江防剿。"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