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怼盎鼗貧J天監(jiān)”是什么機構(gòu)?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在古代,無論是中西方,有一項自然科學是極為重要的,這就是天文學,因為古人的科技水平極其有限,對于外界多了一些敬畏,而廣袤的宇宙充滿了神秘感,令人相當好奇,所以經(jīng)常觀察星象。
而同時,星象往往還與氣候,天時等聯(lián)系在一起,不可小視,中國古人更是認為天象的變化與人間帝王的興衰相關(guān),編訂歷法、授時則是確立正朔的舉動,有著重大政治意義,平民百姓不能編訂歷法、授時,而皇家設(shè)立專門的天文機構(gòu)來主管這些事務(wù)。
這機構(gòu)叫什么呢?大部分中國人熟悉的可能就是“欽天監(jiān)”,“司天監(jiān)”,。隋代設(shè)太史監(jiān),唐代設(shè)太史局(太史并不是專職司天,而是兼管天文),后又改司天臺,隸屬秘書省。宋、元兩朝有司天監(jiān)。
但是,元朝的時候,還有一個相當特殊的機構(gòu),這在中國封建王朝的官職史上絕少出現(xiàn),這就是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又設(shè)有回回司天監(jiān)!
在前面加一個“回回”,將這種重要的專門機構(gòu)由“回回人”這種外來民族(元朝時回回人一般還是指從西亞過來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管理,這是為什么呢?
有人可能會說,那是因為元朝特殊,厚待色目人,還真不是,元朝之后的明朝,對南方的蒙古人和色目人有過歧視性政策,但是仍然對“回回司天監(jiān)”很重視,沒有廢除,明初有司天監(jiān)和回回司天監(jiān)兩個機構(gòu),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原回回司天監(jiān)為回回欽天監(jiān)。一直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這個機構(gòu)才被廢除。
但是,機構(gòu)廢除了,但僅僅是“罷監(jiān)設(shè)科”,欽天監(jiān)下面,有專門的“回回科”,負責“掌以回回之法推算天行之度”,一直到清代這一科才被廢,“康熙歷獄”后,西洋傳教士對于欽天監(jiān)掌握力度變大?!盎鼗貧v”才衰落。
湯若望等西洋人后來的地位取代了“回回歷”專業(yè)人員
而且,元朝之前的宋朝也高度重視“回回歷”,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域魯穆國(具體所在不詳,可能是拜占庭)馬依澤應詔書入華,在962年至963年間編制“應天歷”。
為什么官方這么重視“回回科”呢?只要一個原因:很先進!
中古時期的阿拉伯人在科技上是很先進的,加上“百年翻譯運動”又吸收了一批歐洲的成果,所以掌握了相當?shù)淖匀豢茖W,天文,醫(yī)學,航海,動植物學,工程學,數(shù)學……阿拉伯人都掌握得很好,而中國古代,雖然有些傲慢,但對于自然科學其實并無太大抵觸,所以對于傳過來的這些“西域奇術(shù)”,也很重視。
注:明朝就連打下越南之后,都將當?shù)氐臅恳胫袊M行研究,其中被俘的越南皇子胡元澄因精通火器研究,還被明朝特別重用,被命令“督造兵使局銃箭、火藥”,成為一代兵器家。
那“應天歷”來說,馬氏將阿拉伯數(shù)理天文學譯介到中國,并將阿拉伯占星術(shù)中引進黃道十二宮的方位及太陽入宮日期的推算方法,就天文常數(shù)進行觀測和推算,首先引進西方星期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元代因為特殊政治環(huán)境,回回科學發(fā)展到頂峰,成套的天文學知識和成批的天文、數(shù)學典籍被引進到中國并被翻譯,早在元世祖忽必烈在尚未登基之前,就征招“回回為星學者”?;鼗胤g及帶來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優(yōu)努斯(又譯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譯作《哈基姆歷數(shù)書》)等天文學著作為中國天文學發(fā)展起到極大推動作用。
明朝也是一樣,徐達攻破大都的時候,繳獲了超過200種關(guān)于天文學、占星學的阿拉伯語與波斯語的書籍,這可是大寶貝,被稱為“回回秘藏之書數(shù)十百冊”,明朝對此很重視,找了一批色目人科學家和漢人科學家一起翻譯了這些書。
元明兩代,回回天文學家主持或參與編撰了多個歷法,這些歷法都被推廣到當時的社會生活中,包括扎馬魯丁的《萬年歷》、可馬剌丁的《回回歷》等。著名科學家郭守敬編撰《授時歷》時,就參考了數(shù)十倍阿拉伯、波斯書籍。
不僅如此,明朝時期,這些天文學家還研制出了簡儀、仰儀、圭表、定時儀、日月食儀等十幾種天文儀器;此外,明代航海天文學有所發(fā)展,特別是鄭和多次下西洋中,使用了“牽星術(shù)”定位定向,留下了“過洋牽星圖”(鄭和的團隊就有一大批回回人,這些人很可能掌握了阿拉伯人的航海技術(shù)和天文技術(shù))。
鄭和團隊很可能掌握一些阿拉伯人的航海技術(shù)
明朝官方歷法是“大統(tǒng)歷”(其實是《授時歷》的延續(xù),授時歷從元朝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年)開始實行,明朝所頒行的《大統(tǒng)歷》天文數(shù)據(jù)和推步方法,都依照授時歷,惟《大統(tǒng)歷》不計算斗分差(不考慮回歸年古長今短),終明之世未改;可以說授時歷總共實行了402年,一直到明鄭滅亡)。
但是!明朝的欽天監(jiān)一直有“回回科”,編寫“回回歷”,那“回回歷”是干嘛的呢?它當然不可能成為官方歷法,這是一種類似參考書的東西,明朝用它主要還是為了用于日月食的預報外 , 每年還用它計算回回民用歷書、 天文年歷以 及月亮和五星的凌犯等。
一直到清代,因為西洋傳教士的加入,回回科才越來越不受重視,清朝用的是明末編成但未頒行的,由西方傳教士參與編制的“時憲歷”,但一開始清朝官員對此有過抵制,順治十四年(1657),欽天監(jiān)前回回科吳明炫奏新法之誤,請“復立回回科,以存絕學”,新安衛(wèi)官生楊光先進《摘謬論》、《選擇議》,攻擊新法(當時中國人認為西洋是異端,但對于“回回歷法”,早已習慣,就和佛教一樣,已不認為是外來事物),但后來這些人失敗了,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特派員察勘兩造實際觀測,證明新法優(yōu)于舊法,“回回歷”失去了被復立的機會。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