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fā)展,讓知秀網(wǎng)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項羽的故事。
公元前203年,項羽宣言要煮了劉太公,他警告劉邦說:“不想你爹死的話,就速速來降!”
劉邦很無賴地說:“當初你我結(jié)拜為異姓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現(xiàn)在若要煮了你爹,還請分我一杯羹?!?/p>
項羽大怒,當即令人把劉太公綁好,要給他煮了。項伯勸諫說:“現(xiàn)在誰勝誰負還不好說,你現(xiàn)在煮了劉邦的爹,不怕他將來用更狠的手段報復你嗎?”
在當時,天下大勢的走向已經(jīng)很明朗了,韓信已經(jīng)攻下趙國和代國,彭越攻下了梁國,項羽敗局已定。
項伯的一番勸諫,讓頭腦發(fā)熱的項羽冷靜了下來,他只好放棄煮掉劉太公的想法。
這一年九月,項羽與劉邦締結(jié)和約,雙方約定以鴻溝為邊界,從此停戰(zhàn),項羽方面為了表示誠意,送回了他們關(guān)押已久的呂雉和劉太公。
然而等項羽率軍回撤的時候,劉邦反了悔,張良勸他不要放項羽活路,劉邦以為言之有理,就令軍隊追擊項羽。
公元前202年12月,劉邦、韓信、彭越、劉賈等人共計近百萬人的聯(lián)軍,將項羽圍攻在垓下,此時楚軍只有10萬人左右。項羽最后帶領(lǐng)800騎兵突圍而逃,他逃到烏江時便自刎而死。
項羽死時有三十歲,他這個年齡應(yīng)該有孩子。那么他兵敗而死后,他的家人和寵妾們都遭到了什么下場呢?
其實虞姬死在項羽的前頭,楚軍被劉邦近百萬大軍包圍在垓下時,早已經(jīng)喪失了斗志。韓信又令軍隊中的楚人都唱楚國民歌,歌聲傳到了楚軍的營地,楚軍將士也一同合唱起來。
項羽聽到四面皆是楚國,不禁潸然淚下,“難道劉邦已經(jīng)拿下了楚國嗎?”。他回到自己的軍帳,招來虞姬令她為自己彈琴,項羽應(yīng)著琴聲慷慨激昂、眼淚橫流地唱起楚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軍帳中的人聽到歌聲無不泣不成聲。
項羽的《垓下歌》所表達的意思很明確:自己快要戰(zhàn)敗了,自己快要死了,到時候該拿虞姬怎么辦啊?
虞姬聽懂了君王的意思,當即拔劍自刎。
項羽死后,他的后人及家人下場如何呢?《史記·項羽本紀》很隱晦地說明了他族人的下場。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
這句話的意思是:項氏別的枝屬,劉邦都開大恩不加以誅殺。從這句話可以得知,項羽那一脈的人,應(yīng)該都被劉邦鏟除了。
救了劉邦和他老爹劉太公一命的項伯,當然是劉氏的大功臣,項羽死后,他被劉邦封為射陽侯。項氏其他的有功之人有三個,被封為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項氏共計有四人被封侯,且被劉邦賜姓,他們都從項氏改成了劉氏。
項羽死后,楚地全都向劉邦投降,唯有魯國依然要為項羽堅守,劉邦于是率領(lǐng)全天下的軍隊兵臨城下(可能有百余萬),要把這里屠得一干二凈。
然而魯國人望著城下匯聚的百萬大軍,絲毫不驚慌,他們要守節(jié)死義,他們不畏懼死亡,之害怕不能為自己的項王保持忠心。
于是魯國人都在城樓上悠閑地彈琴、唱歌,他們要讓劉邦明白,自己完全不畏懼生死,自己視死如歸。
劉邦見到這種情形十分感動,他雖然一直看不起儒生,罵他們是腐乳,他雖然見到儒生就要脫下他們的帽子往里面撒尿。但是哪個君王不欣賞忠義之人呢?劉邦將魯國人如此忠義,決心放他們一馬,令人將項羽的頭顱快馬加鞭地護送過來,然后舉著項羽的頭顱令魯國人投降。
魯國人確定自己的君王已經(jīng)死了,才打開城門投降。
如果沒有魯國人的堅守,項羽恐怕死后得不到這種榮耀:劉邦令人以魯公的禮儀將項羽安葬在穀城,親自為他奔喪,在靈位前大哭一番后才肯離去。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