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周圍的媽媽為自己的孩子說話早而洋洋自得,自家的寶寶卻「金口難開」時,當媽的心里肯定焦慮萬分。
「為什么鄰居家的孩子比我們小 2 個月,已經可以和大人無障礙交流了?」「為什么孩子總是更喜歡用身體眼神來表達他的需求,卻不喜歡開口說呢?」
「為什么我的孩子都快 2 歲半了,還是只會說兩個字的詞語,一句連貫的句子都不行呢?」
其實,在問這些問題之前,作為家長的我們,也許首先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在引導孩子學說話的路上,有沒有因為孩子說錯話而嘲笑過孩子?有沒有急于求成而缺少足夠的耐心?有沒有在孩子有所進步的時候,給予最及時的鼓勵。
寶寶從什么時候開始會說話?
通常情況下,寶寶會在 9 個月的時候開始發(fā)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詞,有些孩子可能會清楚地喊出「爸爸」或「媽媽」。而到了兩歲的時候,一般會說至少 20 個詞語,會說兩到三個詞組成的簡單句子。
需要提醒的是,這只是兒童語言發(fā)展的平均水平,因為個體差異,不同寶寶語言發(fā)展參差不齊并不奇怪。
事實上,推遲的時間只要在六個月以內,都不必太過焦慮。
如果你真的擔心孩子因為一些生理原因出現(xiàn)語言發(fā)展遲緩的現(xiàn)象,建議及時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
教孩子學說話,有哪些注意點?1. 保持耐心,靜候花開
每一朵小花的綻放,都需要足夠的時間,用心去呵護與栽培。因此,孩子學說話的過程,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耐心與陪伴。
或許剛開始的他,還不習慣利用語言來與你交流,但隨著他一天天長大,在你們自然而然的互動中,有一天,他終將會把說話這這一生存必備技能嵌入到了他的小世界里,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如此自然,簡單。
故事分享當初,我兒子桐桐和閨蜜的女兒伊伊都比同齡小孩晚開口,人家差不多大的都能成語連篇了,這兩個孩子還經常緊張地漲紅了臉,連個詞語都說不出口。
為了能讓他們盡快地學會說話,我和閨蜜沒少做功課,閨蜜甚至還想過幫伊伊報個小主持人班,她認為讓伊伊多跟會說話的小朋友接觸,就能讓她更快的學會說話。
可是后來,另外一個媽媽告訴她:
「不要急,慢慢來,她會叫爸爸媽媽,會叫家里人,那就說明,她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她現(xiàn)在處于學說話的起步階段,你就要幫她報小主持人班,與比自己說話能力強太多的孩子呆在一起,你覺得對她來說合適嗎?會不會反而讓她的內心遭受打擊,變得自卑,變得更加不愛說話了呢?」
事實證明,那位媽媽的建議是正確的,因為從當時來看,這兩個孩子比同齡孩子說的晚,可是現(xiàn)在呢,已經完全是小大人說話的模樣啦。你看,晚一點說話又何妨?人家只是想多一些思考,想再在心里多練習練習而已。2. 支持他,鼓勵他
在孩子的小小世界里,你就是他言行的標準,你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學習說話的熱情。你的支持與鼓勵,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動力。
正如所有的學習過程一樣,在學習說話的路上,孩子也會因為害怕,而踟躅不前,也會因為不熟悉,而犯下在你看來很「愚蠢」的錯誤。當這些發(fā)生時,不要焦慮,請給予他真誠的支持與鼓勵,然后再給予他正確的指導。
3. 寓教于樂,把「教」貫穿于日常生活中
其實,只要你有心,你就會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可以教孩子學說話。
故事分享在《爸爸回來了》第一季里,我們可以看到大名鼎鼎的帥哥吳尊,把「教女兒說中文」完全融入到了日常的吃飯,睡覺,玩,學習當中。
「糖是什么顏色的?」
「你能用中文從一數(shù)到十嗎?」
「收到禮物時,要怎么回答呢?」
可以看到,他的寶貝女兒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欣然接受,同時也很積極主動地學習。這遠比填鴨式教育來得簡單、快樂。
4. 不做強勢家長,營造歡快輕松的家庭交流氛圍。
「這是水杯,喝水喝牛奶都可以。」「把西蘭花吃了,不能挑食。」
這種「下達命令」的交流方式,或許能幫助孩子學習一些句子的表達,但是卻算不上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為什么不嘗試著轉變一下口吻呢,同樣的意思,我們也可以這樣說:
「寶貝,你覺得這杯子用來喝水還是喝牛奶比較合適?」「你嘗一嘗,然后告訴媽媽,西蘭花的味道比牛肉好吃,還是難吃呢?」
有問有答,這才是真正的交流。在這樣的交流中,孩子可以主動的選擇,有發(fā)揮創(chuàng)意的可能,也會產生主動交流的欲望。同時,這樣的交流也能使親子關系變得更加親密。
5. 文明用語,從娃娃抓起。
幼兒時期的孩子像一張白紙,說話的習慣、口氣都會模仿大人。所以,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臟話。
故事分享好友告訴我,和他兒子同班的一個小孩經常說「他媽的」這種臟話,讓老師有點不堪。老師怕他把幼兒園里的其他孩子帶壞了,于是去做了一個家訪,通過家訪發(fā)現(xiàn),孩子的爸爸是個臟話連篇的人,哪怕見到了老師也沒有半點收斂。從小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長大,也真是為難孩子了……
6. 讓 iPad 成為「電子老師」
不少家長把電視、iPad,視為「天敵」,生怕孩子上癮。其實,家長們大可不必過于緊張,只要好好利用,iPad 也能成為電子老師。
只要孩子的年齡超過 2 歲,是可以適量讓他們看一些電視節(jié)目的,看電視、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要一天超過 2 小時。
家長可以有選擇性地給孩子看一些動畫片,例如《小豬佩奇》、《變形警車珀利》等,這些動畫片畫風簡單活潑,人物對話幽默易懂,故事情節(jié)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看這樣的動畫片,非常有助于孩子學說話,也能讓孩子跟著動畫片中的人物,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只需要控制好每次觀看的時間即可。
比如,桐桐就是小豬佩奇的忠實粉絲,還經常把我稱之為豬媽媽,我們就約定好每天只看一集,如果看的是別的節(jié)目,那么不超過 30 分鐘。
故事分享上周末,我?guī)е┩┘s了閨蜜的女兒伊伊一起去學游泳。兩個僅差 1 個多月的孩子,都要在今年 9 月正式成為幼兒園小班新生啦。一見面,兩人便「語出驚人」。
伊伊:「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哇,一個多月不見,伊伊這么厲害,已經可以背三字經啦?」聽我這樣一說,伊伊的小臉上,立馬綻放出自豪的表情,說:「這是我看動畫片時學到噠?!?。
桐桐卻說:「這個嘛,小菜一碟啦。」
「小菜一碟?你是從哪學來的,我好像沒有教過你這個成語呀?」
「就是《小豬佩奇》里看到的呀,媽媽,你有點笨嘛,哈哈哈哈哈…」
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無窮魅力,讓孩子感受到交流的美好與樂趣,才能真正打開孩子的心扉,從而發(fā)自內心地愛上說話。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