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責任感、動不動就哭、不能自強自立……這些標簽經(jīng)常被貼在一些孩子和年輕人身上。
一項針對私立小學學生自理能力的調查發(fā)現(xiàn):
家長每天給孩子整理書包的占68%;
給孩子洗腳的有82%;
幫著穿衣服的有79%;
每天開車接送孩子的更是高達95%。
專家表示,父母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會限制孩子的成長,適當“示弱”反而是一種育兒智慧。
中國式家長愛“逞強”
中國家長愛孩子在世界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但管太多會對孩子的性格和以后的人生產(chǎn)生負面影響。
太緊張
很脆弱
很多家長神經(jīng)繃得太緊,孩子打個噴嚏就擔心生??;跟異性玩得好就懷疑早戀……他們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一有“跑偏”跡象就無比緊張。
家長應學會放手,相信孩子沒那么脆弱。我們的父母從小環(huán)境不如現(xiàn)在,但如今都身體健康、事業(yè)有成,我們?yōu)楹尾幌嘈藕⒆幽兀?/p>
太操心
難自立
“天冷多穿點”、“過馬路看車”、“晚上早回來”……事無巨細的代勞、叮嚀會剝奪孩子獨立的機會,慣出孩子的依賴性。
父母要增強接納和包容能力,該說的話點到為止,同樣的叮囑不要超過3次;跟孩子說話不要把一件小事擴展到其他種種事情上。
太勤快
變自私
刷牙幫孩子擠牙膏,泡腳幫孩子弄熱水……很多媽媽習慣大包大攬,不讓孩子動手。
但家長太勤快,會讓孩子認為全世界都該為自己服務,比較自私。倒不如從小讓孩子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培養(yǎng)他們做事的能力。
太無私
不會愛
母親太無私,可能養(yǎng)出依賴心強、行為退縮的孩子,對男孩的愛情、婚姻影響尤其大。
成長本身就是分離的過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家長們應學會用獨立的姿態(tài)與之相處。
做個會“示弱”的家長
孩子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樣脆弱。兩三歲的孩子看見家人鋪床、幫他穿衣服時,會趨向于嚷著“讓我來”。當要求得到滿足,就會出現(xiàn)得意、自豪等自我肯定態(tài)度。
因此,父母一定要珍惜孩子的獨立意向,在適當?shù)臅r候學會“示弱”,是每一位爸媽的必修課。
示“膽小”之弱,讓孩子更勇敢
有些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受到消極暗示,不會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出恐懼。這樣的“逞強”未必就能把孩子影響的更勇敢。
相反,適當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恐懼,更容易激發(fā)孩子的保護欲和對特定事物的勇氣。
“太厲害了,媽媽小時候都不敢研究小蟲子呢!”當孩子發(fā)現(xiàn)連大人都不如他時,會更有勇氣探索。
示“笨拙”之弱,讓孩子更獨立
家長善于偷懶,孩子更容易獨立。像開關燈、幫著拿碗筷之類的小事,完全可以讓孩子去做。
當孩子遇到一些小困難,父母要學會“袖手旁觀”。“媽媽小時候沒有整理書包的經(jīng)驗,以后書包就靠你自己收拾了。”一聽大人搞不定,有些孩子會更愿意接受挑戰(zhàn)。
示“無助”之弱,讓孩子有擔當
家長也可利用合適的時機,向孩子來求助。比如當媽媽拎著一大堆菜爬樓時,可以跟寶寶說:“好累啊,爬不動了,你要不要幫媽媽拎一個?”
通過一次次小小的幫忙,讓孩子知道,原來他也有能力提供幫助,既能激發(fā)孩子的擔當意識,教會孩子學會愛人,還能增進母子關系。
示“差距”之弱,讓孩子更自信
爸爸跟孩子踢球偶爾讓孩子贏一次,增強他們自信心和興趣;爺爺來做客,電視機不會開,媽媽就可以說:“寶寶要不要幫幫爺爺?”
扮弱時,一定要注意當時的情形和示弱的程度,注意不能做出過分可憐的樣子,否則寶寶會覺得父母不夠真心,建議父母扮弱時盡量心平氣和些,寶寶就會更理解你。
示“無知”之弱,讓孩子多探索
家長不要當孩子的“百事通”,要巧妙提問多啟發(fā)。比如花兒為啥是香的,草兒為啥是綠的,當孩子提出這些問題時,父母大可不必張嘴就答。
此時不妨也問問孩子:“媽媽也不太知道,要不你告訴媽媽你的想法?”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就拿出《十萬個為什么》,或者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教他如何自己找答案。
示“健忘”之弱,讓孩子多思考
小汽車去哪兒了,衣服要穿哪一件,如果孩子時常找不到東西,家長千萬不要急于幫忙,要讓孩子自己回憶,自己處理。
有時,家長甚至可以主動裝裝傻。比如睡前講故事,“昨天我們把《格林童話》放哪兒了?寶寶要不去書柜里翻翻?”孩子都有自我證明的愿望,此時多半會樂顛顛地找書?!?/p>
好家長,會“忽悠”。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