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一個媽媽問了我一個問題,和孩子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孩子總喜歡打斷媽媽的故事,不停問東問西,使得閱讀過程根本沒法進行下去。
其實很早以前,有幼兒園的老師就說過這種情況。
在學校里,有一種孩子非常愛閱讀,但是在老師講故事的時候,非常喜歡插嘴,不停地問問題,有時不聽老師的勸告,成了一個“小討厭”。
孩子覺得委屈,老師覺得為難。
2
孩子聽故事時喜歡打斷的問題,父母一定要早點重視起來。
因為孩子如果形成了這個習慣,在平常的交流中也會表現(xiàn)地沒耐心去傾聽。
雖然我們鼓勵孩子去主動表達,但會傾聽能幫孩子接受到更多的知識。
也會在跟人交流的過程中顯得有禮貌。
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
最近兒子每天應(yīng)該要問我?guī)资畟€問題,一連串的為什么往往讓我無法招架。
而給他讀故事的時候,也會問為為什么。
我一直堅持給他講故事,在他2歲多的時候,我會鼓勵他天馬行空地去思考。
而我在講故事的時候,也會加入一些自己的評價和想法。
所以讓他養(yǎng)成了一讀書就會討論的習慣。
之前因為還小,問的問題一下子能解決,不會影響到故事的繼續(xù)。
而如今一連幾個問題,非打破沙鍋問到底不可。
往往一本書講完要很久的時間。
有時候還繞來繞去脫離故事本身,而答案又一時找不到滿意的。
所以這樣講故事就顯得吃力。
3
遇到這個問題怎么辦?
我們不能阻止孩子去思考,但是硬著頭皮去講,忽視孩子的問題,他們還是會問個不停。
粗暴地拒絕讓孩子發(fā)問,對孩子想象力的發(fā)展也有影響。
首先我們要理解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故事書時的激動心情。
所以先讓孩子自己去翻一翻,然后讓他問幾個問題再問他準備好聽故事了嗎?
也可以先跟孩子打打預(yù)防針,不是潑冷水,而是提醒一下。
比如說等會故事很精彩,但是有問題等我講完再一起問,好不好?
孩子一般會高興地答應(yīng),期待故事開場。
其實選擇的故事不宜太長。
我發(fā)現(xiàn)給兒子講迪士尼的動畫故事,往往會在中途被打斷。
因為這個故事書有近40頁,中間轉(zhuǎn)折比較多。
而閱讀一般的繪本,10分鐘以內(nèi)的話,他基本能認真地一次性聽完再發(fā)問。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特別是一兩歲的小寶寶,我們一次給他們看的書不能太多。
時間也只要幾分鐘就好。
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孩子們會專注于此。
你別指望這么小的孩子能耐住好奇心聽你把長長的故事一次講完。
這需要一個過程。
可以跟孩子約定,聽故事的時候好好聽,聽完后再發(fā)問。
如果你真的憋不住了,那就舉手,一次提一個問題。
而我們回答的時候盡量簡潔,不要帶得太遠。
如果孩子無法遵守約定,調(diào)皮搗蛋不聽了。
那就放下書本,問問他的意見,是不是換一個時間,或者換一本書。
而如果是孩子想跟你說說自己的想法,那就停下來先聽他說說。
告訴他,我會認真傾聽你說話。
但是爸爸媽媽或者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你也要認真傾聽呀。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說一個句子都會顯得很吃力。
但一定要耐心地看著他,讓他說完。
然后給予回應(yīng)。
讓他看到父母關(guān)注了他的問題,并且樂意傾聽。
這其實是一個樹立榜樣的機會。
4
還有一個問題其實比孩子打斷故事更值得我們注意。
那就是父母講故事的時候不厭其煩地打斷故事。
比如有媽媽給孩子講故事。
會不停地問“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你學到了什么道理?”
“來,數(shù)一數(shù)這里有多少條蟲子,看看這個人長了幾顆牙齒?”
這樣一來,孩子的閱讀興趣都沒有了。
好的故事書有時候帶著獨特的美,孩子的眼睛能看到很多我們大人都看不到的東西。
所以讀故事書的時候,請盡量放棄自己那些帶著目的性的詢問。
因為親子閱讀不是讓孩子數(shù)數(shù)的課。
也不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多少道理。
如果是一個好的故事,那就把這個故事好好地讀給孩子聽。
這就夠了。
你專注地狀態(tài),對圖書的愛,對故事的把握,深深地吸引著孩子。
那一刻,在故事里,一起暢游。
分享和傾聽,通過這種美妙的形式聯(lián)結(jié)。
閱讀的時光,是最美的親子時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