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李煜,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跡。
李煜一生坎坷,作為南唐后主,雖然在君主應該著力的政績方面飽受非議,但在文學、書畫上卻將“偏科”進行到底,頗有建樹。
李煜原名李從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南唐原本的太子是李煜的長兄李弘冀,李弘冀此人有膽略、有眼光、有決斷,但根據(jù)當時南唐的情況來看,臣民更需要一位仁德的君主而非強勢的君主,文弱且貌有異象:一目重瞳的李煜成為了最佳的人選。雖然鐘謨認為李煜既懦弱又迷信佛教,根本不是君主的人選,但李璟一意孤行,即使李煜只醉心于詩文書畫,即使有群臣反對,李煜還是在李璟駕崩后,在歷史洪流的推動下,成為了南唐最后一位君主。
在驚懼和混亂中做了十四年君主后,宋師揮軍攻城,而金陵城內(nèi)人民死傷無數(shù),錢糧匱乏,外援還屢次遭受打擊最終被滅。懦弱而喜好和平的李煜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在這種積貧積弱的情況下,還屢次向北宋進貢大量財物??上У氖?,宋太祖意在攻城滅國,只用一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就輕飄飄地打發(fā)了李煜。在一眾將軍戰(zhàn)死后,李煜只有奉表投降。被俘之后,李煜一度情緒崩潰,不僅與宋太祖“相持大哭,坐默不言”,還寫下了《虞美人》,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徹底激怒了宋太祖,在一腔宛如春水的憤恨中,被一杯毒酒送離了人世。
李煜在位期間雖然愛民如子,試圖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實行改革,但由于南唐中主李璟時期戰(zhàn)事連綿不斷,國庫虧損嚴重,且國內(nèi)官僚地主矛盾嚴重,還存在著通貨膨脹、腹背受敵等問題,改革均一一以失敗告終。唯一能令人欣慰的是李煜在軍事上的謀略與遠見,假意對北宋臣服,實際在暗地里招兵買馬,悄悄備戰(zhàn)。這也是趙匡胤久攻金陵而不能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即便李煜再努力,南唐久積的貧弱和矛盾,使李煜為君為政的這一份答卷,也只能勉強打上一個及格的分數(shù)。
李煜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遠遠大于了他作為一個君主在政績上的成就。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屬于花間詞派,存世的幾十首詞,都感情純真、詞句優(yōu)美,語言精練而極其富有感染力,既有婉約派的柔婉、又有豪放派的瀟灑,剛柔并濟。個人認為,李煜的詞最令人驚嘆的還是他融情于景的共情能力。讀其詞時,往往在腦內(nèi)構造出詞中或美好、或綺麗、或奢靡的景象的同時,也就感受到了李煜在詞中表達的熱切真情。
李煜在書畫藝術上的造詣也是驚人的。李煜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并總結為“擫押、鉤、揭、抵、拒、導、送”八種技藝。古今書學論著大多把"撥鐙法"視為執(zhí)筆法,筆者通過對古今文獻以及書法運筆規(guī)律的綜合分析,認為撥鐙法是用筆之法,是執(zhí)筆與運筆之綜合,此法首先是執(zhí)筆法,然后是在此前提下的運筆法。李煜在畫卷上的竹、林石、飛鳥都意境高遠,遠超常人。
誠如鐘謨所說,李煜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即使當時的南唐已經(jīng)是風雨飄搖,國庫空虛到難以支撐連綿的戰(zhàn)事,李煜還是不遺余力地在國內(nèi)建造佛寺,甚至一度達到了為教廢政的地步。他慈悲、柔軟的性格形成,也與他篤信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除了書畫之外,李煜對于音律也有著不一般的理解,他曾創(chuàng)作樂曲《念家山》及《振金鈴曲》,并親演其聲為《家山破》、《金鈴破》?!赌奚延鹨虑芬虮鴣y失傳,李煜和大周后二人按譜追尋,更正所獲譜曲錯誤,重訂譜曲,使其清越可聽。金陵城破后,所訂之譜亦被李煜下令燒毀。至南宋年間,姜夔又發(fā)現(xiàn)商調(diào)霓裳曲的樂譜十八段,并記入《白石道人歌曲》。
李煜作為帝王,雖然表現(xiàn)乏善可陳,即便是盡力也無法挽回風雨飄搖的南唐。但作為書法家、藝術家、詞作家,李煜的表現(xiàn)幾乎是滿分。尤其在作詞方面十分“偏科”,能達到李煜用詞華美而不堆砌辭藻、感情純摯而不無病呻吟,兼有豪放與婉約的詞人,即使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是少之又少。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