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在執(zhí)政長達五十余年,為什么沒能像管仲一樣,實現(xiàn)齊國霸業(yè)呢?晏子和管仲到底有啥區(qū)別,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知秀網(wǎng)小編一起往下看。
管仲能成為千古名相,當然是因為他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yè),名顯諸侯。他的成功同樣也離不開一個人,那便是鮑叔牙。管仲年輕時就和鮑叔牙交好,兩人一起經(jīng)商,管仲出的本錢少,分紅時卻要拿得多,鮑叔牙因為管仲家貧,從不與他計較。管仲參加戰(zhàn)爭時,老喜歡躲在后面,如果失敗了,跑得比誰都快,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怯懦,而是理解他有老母需要贍養(yǎng)。后來,管仲當了丞相,使得齊國富強的同時,他自己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富可敵國,生活相當奢侈。
管鮑之交
姑且不論鮑叔牙如何看待管仲,管仲自己能做出這些事,怎么看也不是君子行徑。其實從這些小事中就可以看出,管仲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人,他做事以實際利益為導(dǎo)向,這也和他的治國理念是一脈相承的。管仲提出愛民富民,提出尊王攘夷,并不是他有多仁義,而是打著正義的幌子,行牟利之實。當然只有戰(zhàn)略眼光還不夠,還要有具體的措施來達成目的,管仲的高明之處正在于此。齊桓公對管仲的謀略大為贊賞,拜為丞相,尊為仲父,讓其全權(quán)打理國家事務(wù)。管仲知人善用,對內(nèi)積極采取措施使國家迅速富強,對外舉著尊王的大旗趁機謀求私利,任何行動的背后其實都是經(jīng)過利益的權(quán)衡。孟子曾言:“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倍苤僬前缘赖南刃姓摺?/p>
說完管仲,再來談下晏子。晏子晚于管仲百余年,繼承了父親的職位成為齊國大夫。他輔佐過三位國君,為政期間經(jīng)歷了崔慶之亂、四氏內(nèi)亂。君主無德,權(quán)臣亂政,在齊景公時,才被拜為丞相。為政期間他從不結(jié)黨營私,始終以國事為重,善于進諫,勤政為民。多次勸諫景公少用酷刑,減輕賦稅,本人也是十分節(jié)儉,應(yīng)該說晏子的所作所為符合傳統(tǒng)的忠臣君子形象。
晏子
齊景公喜好酒色,連續(xù)多日不理朝政,大臣弦章以死相諫。晏子也想去勸諫,景公對晏子說:弦章讓我不要再飲酒,若寡人不從,他便以死相逼,若我聽從他的,那臣子的話豈不成了規(guī)章制度?我正在為此犯難呢。晏子答道:弦章真是幸運啊,如果遇到像夏桀商紂那樣的君王,恐怕早就死了。景公莫名其妙的受了一頓表揚,還怎么好意思殺弦章,于是放了弦章,也終止了飲酒。晏子的勸諫和弦章不同,他是明褒暗貶,齊景公又不傻,當然也意識到了錯誤,只是這種方式他更容易接受。
晏子勸諫
還有一次,景公因為自己的愛馬死了,便遷怒馬夫,非要將馬夫處于極刑。晏子阻止并勸諫道:請問主公,堯舜禹這些賢王們,是誰先開始使用極刑的?景公道:是寡人。于是景公不再施刑,要將馬夫打入大牢,晏子請求給馬夫列舉罪狀。晏子對馬夫說道:第一件罪,主公讓你養(yǎng)馬,你卻把馬給弄死了;第二件罪,你弄死匹馬還不要緊,你弄死的卻是主公最喜愛的馬;第三件罪,你讓主公為了一匹馬而殺人,百姓聽說后會怨恨,諸侯們聽到后會輕視齊國,你又讓主公背上了罵名。景公急忙制止道:放了他吧,放了他吧,別損害了我的名聲。晏子循循善誘,反話正說,讓景公不經(jīng)意間便放棄了惡行。
晏子機敏善辨,及時匡扶國君的過失,確實穩(wěn)定了齊國局勢,然而要和齊桓公時期的齊國相比,則是昔非今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晏子的執(zhí)政環(huán)境和執(zhí)政理念與管仲不同,另一方面時移勢易,齊國內(nèi)亂導(dǎo)致的衰落,外部晉、楚等國的崛起,此消彼長,齊國已經(jīng)失去了稱霸的環(huán)境。
晏子執(zhí)政期間,齊侯的地位早已不同往日,國君都受制于人,又怎能給晏子一個全力施展抱負的機會。晏子主張施行仁政,以民為本,對外和平發(fā)展,以德服人。同時他也不卑不亢,面對強楚敢于針鋒相對,分毫不讓,他的治國理念應(yīng)該更傾向于王道。并不是說王道不如霸道,因為受制于時代的局限性,在天下為私的封建時代,王道確實難以實現(xiàn)。況且無論霸道還是王道,都要以強大的國力為后盾。管仲的個人操守不如晏子,但他的功績確實顯得更大。
晏子使楚
這并不是晏子的過錯,他的無奈也是所處時代的無奈。正如晏子舌戰(zhàn)荊蠻時所說:夫自周綱失馭,五霸迭興,齊晉霸于中原,秦霸西戎,楚霸南蠻,雖曰人才代出,亦是氣運使然。以晉文雄略,喪次被兵;秦穆強盛,子孫逐弱;莊王之后,楚亦每受晉吳之侮,豈獨齊哉?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