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一般指的是輔佐皇帝、總領(lǐng)百官的最高級別官員,即百官之長,是除了皇帝以外的最大官員。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古代還有“宰相”這一個說法,但是,宰相實際上是古代對于輔佐帝王并掌握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官員的一種俗稱,而不是具體的官名。
在先秦時期,各個諸侯國還有“相國”這一官名,相國基本上等同于后來的丞相一職,大多都是各個諸侯國君王座下最高級別的官員,但那個時候都叫“相國”,而不是“丞相”。
那么,你知道歷史上最早的丞相是誰呢?歷史上最后一個丞相又是誰呢?
最早的丞相,目前有史可考的,是出現(xiàn)在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據(jù)《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chū]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在《史記·樗里疾甘茂列傳》中也有記載:“武王立……以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秦武王,在歷史上可是非常出名的,他身高體壯,天生神力,孔武好戰(zhàn),有問鼎中原之志,他恥于與六國為伍,見六國都設(shè)有相國一職,便把秦國的相國一職,改稱為丞相。
所以,歷史上第一個得丞相官名的其實是兩個人,即樗里疾、甘茂。
樗里疾是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可能大多數(shù)讀者沒有聽說過他,但“智囊”這個詞知道吧?這個詞的起源,就是當時秦國人稱贊樗里疾的,可見其人之聰明。
甘茂,讀者可能也不知道,但都知道“十二歲拜丞相”的甘羅吧?甘茂是甘羅的祖父,自然也不是一個小角色。
不過,那個時候的丞相雖然也是君王手下的第一號大官,但實際上權(quán)力并沒有后來的丞相權(quán)力大。丞相真正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是三國時期。
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廢三公而恢復丞相、御史大夫,并親自擔任丞相一職,從此,丞相成為協(xié)助皇帝管理一切軍國大事的最高級別的官員,即所謂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之后,丞相這一職名時有改變,如隋唐時期的尚書左仆射、右仆射即為左、右丞相。
元朝時,又于中書省復置丞相一職,總掌全國之政,為元代擁有最高權(quán)力的官員。
元朝滅亡,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仍遂元制,設(shè)左、右丞相。
洪武六年(1373年),明朝開國功臣之一的胡惟庸憑李善長的推薦擔任右丞相,約洪武十年(1377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眾所周知,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也為了給他的皇太孫朱允炆(建文帝)掃除那些功高震主的大功臣,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屠戮功臣之舉,胡惟庸不幸的成為其中之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圖謀不軌之名誅殺丞相胡惟庸,屠滅三族,連坐其黨羽,株連了一萬五千多人?!昂┯拱浮庇址Q為“胡黨之獄”,是明朝初年的四大血案之一。
當然,也許胡惟庸是真正的有謀反之心、之實,但無論有沒有,他總之是被朱元璋以此罪名而滅族了。
朱元璋在殺掉丞相胡惟庸后,順勢就徹底廢除了1600余年的丞相制度,同時還廢除了中書省,權(quán)分六部,皇帝親自掌管六部,另立殿閣大學士作為皇帝的顧問,朝政大權(quán)均集中于皇帝一身,君主專制得到高度加強。
此后,直到清朝也一直沿襲,雖然也出現(xiàn)過像內(nèi)閣大學士、首輔、軍機大臣、內(nèi)閣總理大臣等類似的相位、皇帝助手,但比較過去的丞相一職已是大大不同了。
因此,明朝初年的胡惟庸,也就成了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歷史上最后一個真正的中書省丞相。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