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即明成祖、永樂帝,發(fā)動靖難之役后,稱為明朝第三位皇帝。他在南京登基即位,后遷都北京,那么他為什么要遷都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上的明朝是繼唐朝之后的又一個盛世,后世甚至有明朝“遠邁漢唐”的說法。這樣的情況在于明朝國祚200多年的時間中,從未有過妥協(xié)政策,諸如漢朝的和親,宋朝的歲貢。以明太祖朱元璋為起點至明成祖朱棣時期,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nèi),明朝曾進行了十數(shù)次的北伐,對當時退居蒙古草原的游牧部落以沉重的打擊,以至于北元政權徹底的土崩瓦解。
當我們回顧明朝這段歷史的時候,便會發(fā)現(xiàn)明成祖遷都的舉動,似乎成為了明朝的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轉折點。這次遷都在于樹立了一個“天子守國門”的形象,因為此前歷朝歷代的封建王朝,并沒有定都守邊的情況發(fā)生。但是,關于歷史的探究我們終不能從單一的角度來看,其實朱棣的這次遷都的背后,并不只是單純的出于軍事上的考量,那么朱棣遷都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朱棣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是有著很現(xiàn)實意義的。當時朱棣登上皇位的方式,確實有些不光彩,從朱允炆手中奪取皇位的朱棣,實際上并不得人心。尤其是對江南地區(qū)的諸多士紳來說,根本并不認可朱棣這個皇帝。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朱棣也是心知肚明,所以留在南京,倒不如回到自己的龍興之地要踏實一些。所以,很快朱棣就不顧群臣的反對,就做出了遷都的決定。其實,遷都這個決定,其實并不是在成祖時期才有的,這樣的想法其實早在朱元璋在位的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了。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朱元璋有意遷都的地方,并不在北方邊境地區(qū),而是中原地區(qū)。只不過那個時候的朱元璋已經(jīng)步入了暮年,所以也只能是暫時擱置。
同時,朱棣遷都的決定,也更有利于解決邊患問題。這樣的情況我們通過后來,朱棣的五次北伐就能夠看出些許的端倪來。以永樂八年為起點,到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先后對盤踞在北方的游牧民族進行了五次打擊。這極大的削弱了游牧民族的有生力量,并且使得明朝的邊境局勢在土木堡之變前,一直都處于攻勢??梢哉f,這次遷都對于抗擊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來說,有這很重要的意義。
并且,朱棣的此次遷都對于經(jīng)略關外也有很大的幫助。歷史上的朱棣是要建立一番功業(yè)的皇帝,那么開疆擴土就是其必然的選擇。朱棣的遷都對于當時明王朝對于關外,尤其是東北地區(qū)的經(jīng)略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諸如,在當時的永樂九年,朱棣為了能夠掌管廣大的黑龍江流域,設置了奴兒干都司這樣的行政機構,使得在東北地區(qū)的蒙古人、女真人等等,在當時都歸納于明王朝的旗幟下。
其次,朱棣的遷都在當時也有著很大的經(jīng)濟因素。元朝末年的動亂,對于當時的華夏大地來說,是極具破壞性的。尤其是當時的北方地區(qū),經(jīng)濟始終處于萎靡不振的情況。因此朱棣的遷都,并不只是皇帝與文武百官的遷徙,在這中間,朱棣還向北遷徙了大量的富戶、工匠在內(nèi)的諸多人口。這對于當時振興北方的經(jīng)濟,產(chǎn)生了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仁宣之治”后,北方地區(qū)的經(jīng)濟得到了完全的復蘇。
朱棣遷都的歷史,距離我們已經(jīng)有數(shù)百年之久了。雖然這段歷史已經(jīng)遠去,但是朱棣這個遷都的決定注定會載入史冊之中,并且在明史之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