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扁,即周顯王,又稱周顯圣王或周顯聲王,姓姬,名扁,周安王姬驕之子,周烈王姬喜之弟,東周第二十三位君主,在位共48年。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周顯王十六年(前353年)發(fā)生桂陵之戰(zhàn),周顯王二十八年(前341年)發(fā)生馬陵之戰(zhàn)。
周烈王死后,周顯王派遣使者對齊威王說:“你再不來奔喪,就斬了你?!苯Y(jié)果齊威王出言不遜。周顯王姬扁在位期間,諸侯國的變法發(fā)展到高潮。公元前356年,齊侯田因齊(即日后的齊威王)任用賢能之士鄒忌、田忌等人實行改革。為了廣開言路,齊侯下令不論臣民,凡能當面指出自己過錯的,賜給上等獎;以書面提出批評建議者,賜給中等獎;即使在背后議論他的過失的,也給獎。命令一下,幾個月之內(nèi)來朝廷提批評、建議的人爭先恐后,門庭若市,使齊侯了解到許多國政的弊端,自己的過失和收集了不少治理好國家的辦法。為了整頓吏治,齊侯多次詢問左右臣下,地方官中誰最好?誰最壞?不少人說,阿(今山東省陽谷縣東北)的大夫最好,即墨(今山東省平度市東南)的大夫最壞。齊侯派人實地調(diào)查,情況卻正相反,阿地田園荒蕪,人民缺吃少穿,敢怒而不敢言;即墨地方治安穩(wěn)定,六畜興旺,人民安居樂業(yè)。原來,阿大夫欺下媚上,行賄上司,讓他們顛倒黑白,為自己說好話;即墨大夫正直不阿,不行賄上司,遭致了誹謗。齊侯當即 痛斥了阿大夫,將他及受賄后替他說好話的人烹殺,嘉獎了即墨大夫,賜予他一萬戶的俸祿。齊侯如此不受蒙蔽,明辨是非,祛邪扶正,使齊國的風(fēng)氣為之大變,人人都忠于職守,不敢說謊。齊侯又選用賢能之士,委以重任。沒有多久,齊國大治,成為當時一大強國。
姬扁在位期間,齊國與魏國有兩次著名的戰(zhàn)役。
一次史稱“桂陵之戰(zhàn)”,發(fā)生于公元前353年。魏軍在主將龐涓率領(lǐng)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趙求救于齊。齊侯以田忌為將,以杰出的軍事家孫臏為軍師,統(tǒng)兵救趙。齊軍在孫臏的謀劃下,揚言要突襲魏國都城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的重要門戶襄陽(今河南省睢縣內(nèi)),魏軍慌忙回兵,齊軍在桂陵(今山東省菏澤縣東北)設(shè)下埋伏,大敗魏軍,救了趙國。這種戰(zhàn)術(shù),后人稱之為“圍魏救趙”。
另一次史稱“馬陵之戰(zhàn)”,發(fā)生在公元前341年。龐涓統(tǒng)率魏軍攻韓,韓求救于齊。齊以田忌、田嬰為將, 以孫臏為軍師,帶兵救韓,直取魏國都城大梁。魏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軍,率領(lǐng)大軍抵抗齊軍。孫臏為了迷惑敵方,命令齊軍進入魏國的第一天造灶10萬個,第二天造灶5萬個,第三天造灶2萬個,以逐日減灶的方法制造齊軍大量逃亡的假象,引誘魏軍追擊。然后在馬陵(今河北省大名市東南)設(shè)下埋伏,大敗魏軍,殺龐涓,俘太子申。這種迷惑敵軍的戰(zhàn)術(shù),后人稱之為“增兵減灶”。
“桂陵之戰(zhàn)”后的第三年,齊侯稱王,史稱齊威王。在此以前,魏侯已經(jīng)先稱王,接著,秦、韓、 趙、燕等國諸侯也先后稱王,以表示自己高于其他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齊國所以能很快地強盛起來,主要是因為重用人才。一次,魏惠王向齊威王炫耀魏國的富有,說自己有一顆直徑寸許的明珠,能夠光照前后各12乘車輛,并問齊威王有什么國寶。齊威王列舉了一批手下的文臣武將,回答說,這就是我國的國寶。這使魏惠王啟愧不如。
姬扁在位期間的秦國,由秦孝公執(zhí)政。他在公元前359年任用衛(wèi)國人商鞅進行變法。變法前,商鞅為了使百姓能相信政府,遵守新法,命令人在都城雍(今陜西省鳳翔縣) 的南門豎起一根木頭,懸賞說誰能將木頭搬到北門,就賞金子10兩。百姓不相信有這么便宜的事,沒有人去搬。商鞅又把賞金加到50兩,有一個人就將木頭搬到了北門。商鞅立即照數(shù)發(fā)賞。從此,百姓就相信政府言必行,行必果了。接著,商鞅先后兩次頒布了新法,宣布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度,根據(jù)軍功重定尊卑爵次等級;廢除以井田制為主的奴隸主國家土地所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買賣;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織;建立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和中央集權(quán)的政治制度等。這些措施推行后沒有幾年,就大見成效,百姓自給自足,社會安定,路不拾遺,人民私下不敢毆斗,為國作戰(zhàn)時卻勇敢沖殺,爭取立功。變法期間,舊貴族多方阻撓和反對。太子帶頭犯法,商鞅為了維護新法,就處太子的師傅公子虔以劓刑(割鼻),處公孫賈以黥刑(臉上刺字),保證了新法的順利推行。后來秦孝公死,太子繼位,是為秦惠王。這時的舊貴族勢力又重新抬頭,殺死了商鞅。但是,商鞅所推行的新法已經(jīng)不可動搖,秦國的封建經(jīng)濟得到了發(fā)展,使一個原來是貧窮落后的國家,成為戰(zhàn)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以后攻滅六國,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基礎(chǔ)。
姬扁在位期間的韓國,國力薄弱。韓昭侯見各國通過改革變得強大起來,并且不斷向外擴張,也在公元前351年任用鄭國人申不害為相,實行變法。申不害以“術(shù)”為手段推行“法”(即法治),使韓國一度強盛。
戰(zhàn)國七雄在先后進行了變法以后,展開了更為激烈的兼并戰(zhàn)爭。
公元前321年,姬扁病死。姬扁死后的謚號為顯王,全謚為周顯圣王或周顯聲王。
史書記載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