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之首,接下來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guī)硐嚓P(guān)的文章
《紅樓夢》第3回,可謂是開篇的重中之重,在這一回中,林黛玉初進(jìn)賈府,見到了最疼愛自己的賈母,以及其后的一生摯愛賈寶玉??刹惶淇斓氖?,林黛玉初進(jìn)賈府這天晚上,就開始流淚,她因何流淚呢?我們且看原文:
鸚哥笑道:“林姑娘正在這里傷心,自己淌眼抹淚的,說‘今兒才來了,就惹出你家哥兒的狂病來。倘或摔了那玉,豈不是因我之過?!虼吮銈?,我好容易勸好了?!薄?回
這里就牽扯到大家都熟悉的一個故事,那就是賈寶玉摔玉。
林黛玉此時剛剛進(jìn)入賈府,可謂是“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行一步路”,所以她言談之間是很謹(jǐn)慎的,書中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那就是一開始賈母詢問林黛玉讀什么書?林黛玉回答讀了《四書》,賈母便稱自家三春姊妹們學(xué)問不行,只認(rèn)得幾個字,不做睜眼的瞎子罷了,這個信息立刻被林黛玉捕捉到。
于是到賈寶玉出場,再次詢問林黛玉讀什么書時,林黛玉立刻變了說法,稱“不曾讀書,只是上了一年學(xué),些許認(rèn)得幾個字”,聰慧如黛玉,她立刻貶低自己的學(xué)識,將自己融入到賈府這個環(huán)境當(dāng)中。
可林黛玉雖然聰明,但還是遇到了一個變數(shù),那就是賈寶玉,賈寶玉的思維跟一般人不一樣,再看“寶玉摔玉”原文:
(寶玉)又問黛玉:“可也有玉沒有?”眾人不解其語。黛玉便忖度著:“因他有玉,故問我也有無?!币虼鸬溃骸拔覜]有那個。想來那玉亦是一件罕物,豈能人人有的?!睂氂衤犃?,登時發(fā)作起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么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了!”——第3回
細(xì)思此處林黛玉和賈寶玉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shí)很有意思。
林黛玉其實(shí)有“拍馬屁”的嫌疑,賈寶玉詢問她有沒有玉,林黛玉的第一反應(yīng)是“他在跟我炫耀”。放在今天,就好比賈寶玉買了一款名牌手表,問林黛玉有沒有。林黛玉心領(lǐng)神會,她故意奉承賈寶玉,說:我沒有。那玉是一件罕物,豈能人人都有的。林黛玉是在迎合賈寶玉,她要滿足賈寶玉的“虛榮”需求,這也是她初來乍到的謹(jǐn)慎之處。
可林黛玉畢竟初見賈寶玉,還不了解寶玉的性情,賈寶玉詢問她有沒有玉,并不是出于虛榮和顯擺,而是他要驗(yàn)證一個事實(shí):通靈寶玉的靈性是不是真的?
在賈寶玉看來,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兒是水做的骨肉,女兒清凈無比,男人濁臭逼人。在賈寶玉的認(rèn)知中,女兒身上的靈性是遠(yuǎn)遠(yuǎn)高于男性的??蓮乃錾?,別人就告訴他:這塊玉叫通靈寶玉,你出生時含在嘴里,是最有靈性的。
因此賈寶玉認(rèn)為,如果這個通靈寶玉的傳說是真的,那它應(yīng)該是會擇主的,可眼下林黛玉這么一個神仙般的妹妹也沒有,自己這個須眉濁物倒成了“靈氣”的代表,他頓時便覺得自己智商受到了侮辱,通靈寶玉的傳說壓根是個騙局,故而立刻從脖子上將玉摘下,往地上摔下去。
可林黛玉并不知道賈寶玉這番性情,她看著賈寶玉摔玉,便覺得是自己的原因。
可在這背后,還有一個更加隱晦的原因,諸君可曾記得,林黛玉在進(jìn)賈府這天,曾有一個人反復(fù)叮囑警告林黛玉,讓她離寶玉遠(yuǎn)一點(diǎn),這個人就是王夫人,且看原文:
王夫人因說:“你舅舅今日齋戒去了,再見罷。只是有一句話囑咐你:你三個姊妹倒都極好,以后一處念書認(rèn)字學(xué)針線,或是偶一頑笑,都有盡讓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這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晚間你看見便知,你只以后不用睬他,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第3回
王夫人早已提前叮囑過林黛玉,讓她離賈寶玉遠(yuǎn)一點(diǎn),甚至用了“你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這樣的夸張言辭,事實(shí)上,賈寶玉和探春等姊妹的關(guān)系都是不錯的,王夫人是為了故意“嚇住”黛玉,所以才這般夸張。
站在王夫人的角度,她也是好意,想通過這種“警告”,避免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產(chǎn)生沖突,畢竟林黛玉是客人,萬一賈寶玉言談舉止間得罪了林黛玉,那就不好了,王夫人這個警告亦算是個預(yù)防針,她對黛玉本身并無惡意,只是不放心自己那個混世魔王兒子。
可問題在于,林黛玉不這么想,如果之前王夫人沒有叮囑過她,寶玉砸玉,或許黛玉還能以“不熟悉情況”來聊以安慰,可眼下人家王夫人一個小時前剛剛叮囑過自己,并詳細(xì)說明了情況,結(jié)果自己弄巧成拙,惹出了一段“砸玉”風(fēng)波,可不是自己“全責(zé)”嗎?
故而林黛玉進(jìn)賈府的夜里,悄悄流淚,看似情節(jié)簡單,若是秉承掰開揉碎的原則,是有很多值得分析處,讀紅樓不這般細(xì)致,安能讀到精髓處?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