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語言,漢語言從遠古時期到冷兵器時代乃至到當代,一直在變化著、進步著,由少至多、由繁至簡。在唐朝時期,平民之間相互是如何稱呼的呢?和我們現(xiàn)在的語言有什么不同?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第一、對母親與父親的稱呼
唐朝的兒女當面稱呼母親時,是以“娘”的衍生稱呼“阿娘”、“娘娘”等為主。如果是有身份的年輕人,稱呼起來需要規(guī)矩嚴肅,就叫“母親”。
唐朝人對父親的稱呼與母親的相比,看起來就比較陌生了。最流行的稱呼是“耶”(爺)的各種衍生,如“耶耶”(爺爺)、“阿耶”(阿爺)。父母合稱“耶(爺)娘”也很常見,如《木蘭詩》里的“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p>
在嚴肅場合或書面用語時,稱呼父親要叫“父親”或“大人”。
“大人”作為一個當面的口頭稱呼語,在唐朝只用來稱呼父母,個別情況下可以叫直系血親尊長,但不能用來稱呼各種官員。
但是對父親還有一種稱呼,是“哥哥”。如《舊唐書·棣王琰傳》:“惟三哥辯其罪人?!边@里的“三哥”指的是他父親唐玄宗。李世民有一封給他兒子李治的信,在文末署名處,李世民也是自稱為“哥哥”。
這樣看來,和我們當代人稱呼父母為“爸爸媽媽”,還是有不小的區(qū)別。
第二、對兄長的稱呼
“哥哥”的稱呼在唐朝也指兄長。唐玄宗曾經(jīng)公開場合稱他長兄寧王為“大哥”、“寧哥”。不過,據(jù)說這種稱呼是從草原民族傳過來的,在唐代還沒有定型。最安全的稱呼還是“阿兄”“(排行)+兄”。
第三、路人與好友之間的稱呼
假如你走在路上,前面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男),可以稱其為“丈人”、“老丈”,如果是個老女人,可以稱“阿婆”、“老夫人”;青壯年男子則稱為“郎君”,女子稱為“娘子”;少年男女就稱“小郎君”、“小娘子”這樣的。
唐朝人和熟人朋友之間稱呼,除了以“郎”以外,還可以稱呼為“君”、“卿”、“公”、“足下”之類的,如果親密到某種程度,可以直呼他“姓+排行”。
例如在許多唐詩的詩題中《送元二使安西》、《同李十一醉憶元九》、《夏日南亭懷辛大》等等。
第四、男或女常用的謙詞
男性的謙稱有“仆”、“愚”、“鄙人”、“下走”等歷代通用詞,而較有唐朝特色的是“某”,這個稱呼算是謙稱里語氣較為不卑不亢的。
女性用謙稱“婢”、“妾”外,具有唐朝特色的是“兒”,而且不必對著父母說,對一般尊長平輩客人也可以這么自稱。
如在唐代變文作品《伍子胥變文》中:“女子答曰:‘兒聞古人之語,蓋不虛言……兒家本住南陽縣,二八容光如皎練……’”
還有一個聽起來非常別扭的自稱是“奴”(阿奴),唐朝男女上下尊卑都能用?!芭钡暮x非常廣泛,而且是各種階層人士的小名、閨名常用字,可以用來罵人,表貶義。做父母的也經(jīng)常用來稱呼子女,表示憐愛。
不過,宋代以后,“奴”的自稱才逐漸演變?yōu)榕訉S?,男性一般不用?/p>
以上這些稱呼大多是唐朝平民百姓生活之間的用語。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