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即宋太宗,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匡胤之弟,他曾頒布了一份僅有四句的《戒石銘》,短短十六個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毕旅嬷憔W(wǎng)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戒石銘》原出自五代蜀主孟昶的《官箴》,共有24句96個字,宋太宗刪繁就簡,摘取其中的四句,以《戒石銘》的名稱頒于州縣,并敕令勘石立于各衙署大堂前。
當各州主縣令坐堂理事時,即可見此十六字,以警戒其秉公辦事,從政為民,故又稱為《御制戒石銘》。
兩宋及以后,《戒石銘》遍布全國各州縣,流傳日廣,成為名言警句,它直接、明白無誤地告訴每一個官員——你是由百姓的血汗養(yǎng)活的。
也許有些理論認為,官員從皇帝那里領俸祿、吃皇糧,便與皇帝一起成為統(tǒng)治階級,進而剝削人民。
但是,根據(jù)宋太宗的《戒石銘》,我們至少可以說,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
宋太宗用這十六個字清楚地告訴各級官員:你們不是我趙光義養(yǎng)活的,而是天下的老百姓養(yǎng)活的!
并且,這十六個字,不僅僅是官員們自己能天天看到,那些到各個衙門辦事的老百姓也能看到。因此,它時刻敦促每個官員要體恤百姓,要認真為老百姓辦實事。
這樣的《戒石銘》是不是也可以立在今天每個政府的大門口,或者是立在每個官員的辦公桌前,時時看到這樣的字,官員的內心總會有所觸動吧?
宋太宗的《戒石銘》比較實事求是,一方面確定官員是由民眾的血汗養(yǎng)活,另一方面他也很清楚,擁有權力的官員,在力量上比“下民”要大許多。因而,官員要想虐待百姓,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于是,宋太宗說出了一句“上天難欺”,至于他所說的這個“上天”,不清楚是指皇帝本人,還是指老天爺。不管宋太宗所說的“上天”所指何物,但它都表示人間一定是有公道存在的。
我國歷史上做同樣事情的皇帝還不止宋太宗一個,南宋的宋理宗也寫過《訓廉銘》和《謹刑銘》。他們都說的是同一個道理:當官的家肥了,老百姓就窮了,當官的不守法,愧為知識分子啊。
即使是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那句名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更絕,他命人將不同品級官員的祿米折算成稻谷,再折算成田畝數(shù)和農(nóng)民的勞動量,編成一本書,叫做《醒貪簡要錄》。
朱元璋將這本書發(fā)給每個官員,讓官員們很具體地知道,自己是由多少個農(nóng)民養(yǎng)活的。
朱元璋這一更加量化、更加細節(jié)化的靈感,應該是來自宋太宗的“爾俸爾祿,民脂民膏"。
一千多年前的宋太宗說出的這十六個字,直到今天,我們讀來依然能感覺到有著巨大的震撼力!
宋朝官員系列中的“親民官”常被后人稱為“父母官”,這是官員與百姓地位上的不同,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包拯包青天便是誕生于宋朝。
宋太宗的《戒石銘》則顯示了另一層含義,老百姓是朝廷官員的“衣食父母”,他把“衣食父母”的地位放到了“父母官”的前面。
因而,父母官與衣食父母處在辯證的關系中,誰也離不開誰,“父母官”只有服務好自己的“衣食父母”,才能更好地生存發(fā)展下去,否則,便是“上天難欺”!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