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崇禎南遷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崇禎皇帝如果選擇南遷的話,崇禎最后能站穩(wěn)腳跟嗎?
俗話說,好漢不吃眼前虧;雅話說,識時務(wù)者為俊杰;不雅不俗的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
所以說,不管崇禎皇帝是好漢還是俊杰,崇禎在內(nèi)心里,是真的動過這個念頭的。
但崇禎是個高傲的人,說不好聽點是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想走,怕大臣說他認慫、說他孬種,希望大臣們先把話說出來 ,而大臣們了解崇禎性格暴躁、剛愎自用,也揣摩不透他的心思,不敢提議南遷,怕當(dāng)出頭鳥。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官員多了還真有不怕死的。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有個叫李明睿的大臣斗膽提出了南遷,崇禎聽了滿心歡喜,但自己還怕大臣們笑話,就不好意思開口。
直到這年三月初四,崇禎才把球踢給了眾臣:"李明睿有疏勸朕南遷。國君死于社稷,聯(lián)將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諸卿以為如何?"
南遷的建議遭到大臣陳演和兵科給事中光時亨一致反對,嚴(yán)厲譴責(zé)李明睿,揚言:"不殺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殺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光時亨還痛斥建議南遷的大臣別有用心:你們帶太子往南京,難道是想讓陛下當(dāng)唐明皇嗎?
客觀說,他們的這種英勇表現(xiàn)很像當(dāng)年的于謙于少保,但更客觀地說,他們只會說出于謙那樣的義正言辭的話,但實際上并沒有于謙守住京城的能力甚至意愿。只學(xué)前半截的于謙,對于大明王朝的江山來說,實在是不如不學(xué)。
唐代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逃出國都,太子李亨乘機奪取兵權(quán),把皇帝架空,自己稱帝。
崇禎本就多心,聽光時亨這么一說,心里又犯嘀咕了。就這樣,崇禎一直猶豫到李自成進京,自己在煤山上吊。
時光不能倒流,歷史已經(jīng)不能改變,我們只能假設(shè),如果崇禎南遷,會不會受到南方各省擁護?
回答這個問題,關(guān)鍵在于崇禎什么時候遷都,我們來看一看時間點,李自成是在崇禎17年農(nóng)歷3月17日攻陷北京的。
如果崇禎在正月就決定遷都,開始南遷,那他肯定會得到南方各省的一致?lián)碜o。
因為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經(jīng)過了孔孟之道的洗腦,忠君思想非常堅定。每個朝廷重臣都是崇禎皇帝一手提拔的,跟皇上有著深厚感情?;噬夏线w,他們有了巴結(jié)皇帝,討好皇帝,建功立業(yè)的機會。大家一定會積極踴躍、爭先恐后向皇帝表忠心。
大家可以想一下,滿清對漢族來說是異族,但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他們還對慈禧死心塌地效忠。在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慈禧出逃的時候,漢族大臣都對慈禧不離不棄,何況崇禎是漢家正統(tǒng)皇帝呢?那些深受皇恩的大明官員,沒有理由不表示完全擁護和堅決支持。
事實是,即使崇禎上吊了,南方軍閥也沒有一個人敢另立中央,足以說明,當(dāng)時朱家在中國還具有政權(quán)合法性。
不管心里是不是甘心情愿,對崇禎的南遷,還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反對意見的。所以說,這時候南遷,崇禎的大明政權(quán)一定會得到延續(xù),不敢說翻盤,但茍延殘喘還是切實可行的。
盡管崇禎的威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危急時候,也顧不得那么多了。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跟留在京城等死相比,也算是個不錯的選擇。
崇禎17年正月初一,李自成還在西安稱帝,兵鋒尚未抵達京畿,南下道路未被切斷,那時候的崇禎還是有很大機會突圍到江南一帶。
但如果崇禎是臨陣脫逃,在李自成兵臨城下之前倉促跑路,那接下來會是什么狀況呢?
崇禎十七年,是大明王朝的危急關(guān)頭,在李自成進京前夕,除了清軍,和起義軍。當(dāng)時最有實力的,當(dāng)屬左良玉,當(dāng)時駐扎九江,旗下兵力號稱八十萬,可以說在大明代廷的地位舉足輕重。
左良玉雖然驕橫跋扈,但除了有點私心外,對大明還是服從的,在崇禎15年曾經(jīng)打敗張世忠,收復(fù)漢陽武昌。在接到崇禎去北京解圍命令時,左良玉自知寡不敵眾,猶豫再三也是人之常情。但后來福王朱由菘即位后,左良玉當(dāng)即表示擁護,并接受了南明代廷的封侯,并全權(quán)指揮長江一線的防務(wù)。
如果崇禎要是南遷,左良玉應(yīng)該是更加擁護。
除了左良玉,接下來最有實力的,當(dāng)屬黃得功、高杰、劉澤清、劉良佐四位,他們也承認了南明皇帝的合法性,接受了皇帝的任命。
而鄭芝龍也是不會輕易跟大明撕破臉的,鄭芝龍雖然是變色龍,但立場還是在漢人這邊的。
弘光元年(1645年),鄭芝龍、鄭鴻逵兄弟在福州立明唐王朱聿鍵為帝,年號隆武。而不是自己稱帝,說明他們還是有一點自知之明,至少不會挑戰(zhàn)崇禎的權(quán)威。崇禎南遷后,只要不到最后關(guān)頭,鄭芝龍是不會跟崇禎作對的。
而吳三桂盡管也為了保存實力,沒有為大明浴血奮戰(zhàn),但無論如何也不會向崇禎開火。三月五日吳三桂被崇禎授予平西王,29日吳三桂就到了山海關(guān),怎么說吳三桂還是夠意思的。在崇禎大廈將傾的時候,吳三桂挺身而出,如果崇禎南遷,他一定是一百個擁護。
最后吳三桂投降滿清的結(jié)果是李自成苦苦相逼造成,是被迫而為,存在很大的變數(shù)。
綜上所述,即便崇禎正月里沒有選擇南遷,在農(nóng)民軍殺近京城后再行南遷之舉,也一樣是來得及的,不敢說咸魚翻身,但至少可以延續(xù)大明壽命,南方將領(lǐng)沒有人敢于出面反對崇禎帝,大多數(shù)將領(lǐng)都是會全力支持的。
至于護駕大軍能不能突破李自成的地盤封鎖,那可就要看崇禎的造化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