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東漢末年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知秀網(wǎng)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東漢末年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三國是如何開始的?
小時候我們念書時語文老師就讓我們認真閱讀四大名著。其中廣受男生喜歡的名著就是《三國演義》。因為里面的英雄多、戰(zhàn)役多、故事多。那么在歷史上的東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讓大家看到了現(xiàn)在精彩紛呈的三國時代呢?
在東漢末年,王朝統(tǒng)治中發(fā)生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都與朝廷的亂政有關系——宦官篡權,通俗地說就是太監(jiān)逆襲了。太監(jiān)把朝堂上的名仕殺個精光,大權獨攬。而正是由于宦官篡權嚴重擾亂了朝政統(tǒng)治秩序,使得生靈涂炭,最終導致了“黃巾起義”。盡管“黃巾起義”很快就被朝廷的大軍所鎮(zhèn)壓,但是這次起義卻帶來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第一個影響就是朝野至黎民百姓都已經(jīng)了解東漢已經(jīng)病入膏肓。第二個影響就是老百姓發(fā)現(xiàn)起義其實沒有那么可怕。不光沒有那么可怕,反而可以割據(jù)一方,徹底解決自己被壓迫到極致吃不飽、穿不暖的問題。
而后,各地百姓風起云涌,自發(fā)地組織大軍反抗政府。中央政府由于自身難保,無力處理這些數(shù)不清的起義。于是放權給各地政府,讓他們自發(fā)解決地方百姓起兵造反的問題。而這一處理方式盡管將各地百姓起義成功鎮(zhèn)壓,可是也給了各地政府一個大好機會。這個機會便是各地政府都擁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大軍。至此中央失去了對軍權的控制,完全下降至地方。
這下,大麻煩真的到來了。正所謂,男人有了槍就像女人化了妝,可以橫著走了。這下東漢的政府可真正成了“你方唱罷我來唱”的熱鬧局面了。
宦官們“身殘志堅”和地方擁有大軍的政府以及中央官員針鋒相對花樣開練。角色主要包括了十個太監(jiān)(史稱“十常侍”)以及缺心眼的袁紹。袁紹想請臭名昭彰的董卓前往中央解決“十常侍”的問題,而常年征戰(zhàn)在外的董卓部隊得此消息興沖沖地趕到中央政府進行武力鎮(zhèn)壓,“十常侍”就在這幫鬧劇里被殺了個一干二凈。
東漢宦官作亂的時代由此結束,而董卓這個莽漢到了中央政府一住便不走了。要挾著小皇帝要當這相國之職,這一提議讓朝廷上下慌張不已。為什么呢?因為董卓其人在歷史上實在沒落到什么好名聲,是實實在在的一個惡霸。朝廷臣子這下便打著“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口號紛紛出走朝廷,連官都不做了。
這些出走的官員里除了袁紹,還有一個當時名不見經(jīng)傳的保衛(wèi)科科長。他的名字,叫曹操。袁紹和曹操從中央跑出來以后也同地方政府一樣,開始艱苦創(chuàng)業(yè),建立大軍。董卓這個差評哥開始掌握了中央政府的權力自導自演當起了假皇帝。此時此刻,中央朝廷自顧不暇,地方政府自養(yǎng)大軍慢慢形成了地方軍閥。
由于董卓實在是罪惡昭彰,不久之后得到了報應,被人搞死了。而他的兩個部下趁機竄亂,一個控制了皇帝,另一個控制了朝廷幾百個官員。雙方人馬無休止的內斗行為終于使得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此時此刻,三國的歷史篇章開始了。而三國開篇的幾支大勢力也露出了他們的廬山真面目。其一,是溜回中央把小皇帝抱走計劃“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其二,是正在與公孫瓚打得如火如荼,想要爭奪華北地區(qū)總代理的袁紹;其三,是依舊在賣拖鞋、在殺人逃竄、在殺豬的底層非主流團伙劉備諸人。
三國時代開始后,大家也沒有別的活動。沒事兒吃飽了飯就出來約架,今天你揍我,明天我扁你,無休無止、精彩紛呈。歷史是每個人、每個國家的過去。而東漢末年至三國初現(xiàn)的這段歷史,真可謂是歷史上的一出大好戲。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