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古代王爺嗎?知秀網(wǎng)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古代王爺一般分成郡王和親王,從郡王升到親王有多難?
我們經(jīng)常會在電視劇中看到一些王爺之類的角色,但是在清代,王爺這個爵位也有劃分的,一般分成郡王和親王,雖然這兩種都是王爵,但是郡王要比親王略低一等。很多時候皇帝只要一紙詔令就可以把親王給貶為郡王,待遇下降是一回事,更多的時候就會被視為是失寵于皇帝,丟了面子和里子。
如果想從郡王升到親王,這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清代關于爵位的劃分這一塊,雖然在后金時期就已經(jīng)初具雛形,有了貝勒和碩貝勒的區(qū)分了,不過真正成型還是在皇太極正式稱帝之后,宗室爵位的劃分才算是明朗了。
皇太極在劃分的時候規(guī)定:親王和郡王的爵位可以世襲罔替,這意味著王爵的子孫可以承繼父輩的爵位,代代相傳,這就是所謂的“鐵帽子王”,這樣一來是對宗室的優(yōu)待,皇太極身邊的宗室也很齊心。
不過這個做法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這種“鐵帽子王”在傳承的過程中,子孫后代有的會沉迷于享樂,不事生產(chǎn),沒有本事,靠著俸祿過活,這樣一來對財政和國庫都會造成一定的壓力和負擔,到了康熙和雍正時期,這個問題幾乎被擺到了臺面上,宗室的待遇也一直都有所調(diào)整。
乾隆時期還規(guī)定了宗室爵位分封的規(guī)矩和定例,分為因功勞獲封和恩封,恩封一般都是有皇家血緣的人,一般以皇子為主,而且起點是郡王,這種恩封的爵位不能世襲罔替,一般是襲幾代之后就會遞減,而且恩封如果沒有太大的意外,一般是不會升為親王的。
如果想從郡王升位為親王的話,那就只能通過功勞來獲封了,只有積攢到了和親王爵位相匹配的功勞,才能被晉為親王位。不過爵位的獲封提起底還是要看皇帝的心意,如果皇帝不愿意封王,那么就會多恩賜一些金銀以作補償,而如果皇帝有心封王的話,只需要立下一點小功勞,給皇帝一個封賞的借口就可以了。
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晚清時期慶親王奕劻了,當時晚清是慈禧掌權(quán),奕劻十幾年如一日的幫慈禧的弟弟桂祥給慈禧寫信,就從最開始的輔國將軍一路高升到慶親王,還是一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奕劻本人的才干平平,之所以能一路高升,是因為他討好了當時的掌權(quán)人慈禧。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