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末靺鞨部居靺鞨的最南方,早在唐初就已歸附唐。七世紀末,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統(tǒng)一各部落(確切地說,是統(tǒng)一附唐的各部落),建立了政權(quán)。后來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ね?,加授渤海都督府都督。從此,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權(quán),就以渤海為號。
渤海境內(nèi)有十多萬人戶,經(jīng)濟很發(fā)達。他們派人到長安學習,帶回許多漢文書籍。他們把土特產(chǎn)人參、貂皮以及馬、銅等輸入內(nèi)地,受到內(nèi)地的歡迎。
靺鞨本字應作靺羯,是自“勿吉”音轉(zhuǎn)而來,對此學界早有定論。靺鞨的粟末部實即勿吉的粟末部。最早記載勿吉粟末部的史書是《魏書》?!段簳肪?00《勿吉傳》記載,從和龍出發(fā),經(jīng)善玉山、祁黎山、如洛瑰水、太魯水,“又東北行十八日到其國。國有大水,闊三里余,名速末水”,“國南有徒太山,魏言‘太白’”。此勿吉居于松花江流域,南不包括長白山,北不包括黑龍江,顯然是指勿吉的粟末部?!段簳の鸺獋鳌反蟛糠謨?nèi)容都是對粟末勿吉歷史的記載。對于勿吉人的其他部落,《魏書·勿吉傳》僅提到“有大莫盧國、覆鐘國、莫多回國、庫婁國、素和國、具弗伏國、匹黎爾國、拔大何國、郁羽陵國、庫伏真國、魯婁國、羽真侯國,前后各遣使朝獻”。所以,《魏書·勿吉傳》所載于延興年間赴北魏朝貢的乙力支,是出自粟末部的使者。據(jù)乙力支自稱:“其國先破高句麗十落,密共百濟謀從水道并力取高句麗”??梢?,《北史》卷94《勿吉傳》、《隋書》卷81《靺鞨傳》所載粟末部“每寇高麗”是正確的,至晚在北魏延興(471-476)以前,粟末部已與高句麗連年征戰(zhàn)。
自夫余衰弱以后,肅慎系各部即逐漸向東南遷徙,入居松花江流域,因而才因水為名,號為粟末。與此同時,高句麗也不斷北拓,攻占原屬夫余的領土,435年李敖出使高句麗時,發(fā)現(xiàn)高句麗的疆界已“北至舊夫余”。粟末部與高句麗戰(zhàn)爭的起因當是為了爭奪對夫余故地的控制。494年,“夫余王及妻孥以國來降”,投奔高句麗,高句麗人稱其為“勿吉所逐”。當是粟末靺鞨也占有了部分夫余故地。但在此后與高句麗人的戰(zhàn)爭中,粟末部卻漸處于不利地位,最終降隋內(nèi)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