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出國之后,第一次進攻日軍而取得的重大勝利,這是一次以少勝多的經典戰(zhàn)役,解救英緬第1師和英軍第7裝甲旅7000余人以及500多美國傳教士和記者,同時還挽救了東面的英印第17師免遭仁安羌日軍的圍殲,仁安羌的勝利打破了英美軍隊在太平洋戰(zhàn)爭中連續(xù)失利的沉悶氣氛,之后英軍更是將在仁安羌的脫險稱之為“亞洲的敦克爾奇跡”。
提及仁安羌大捷,大家都會想到孫立人的新38師,而歷史中的記載也是將主要功勞歸結于孫立人,但真正指揮并打贏這場戰(zhàn)爭的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卻被人們長期遺忘。劉放吾性格內向,不善言辭,就連對自己的家人也決口不提當年的英勇事跡,但是他一直保留著仁安羌之戰(zhàn)時,英軍軍長斯利姆寫給他的親筆手令和在該戰(zhàn)中繳獲的日軍軍旗。
二十多年后,身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劉放吾看到了描述“二戰(zhàn)”時的電影《最長的一日》后,眼含熱淚久久不肯起身,當兒子問及他緣由的時候,他才將壓抑在心中的那段戰(zhàn)爭情節(jié),緩緩解開,就這樣,一名抗日老兵劉放吾在仁安羌大捷中的作戰(zhàn)細節(jié),才逐漸為人們所熟悉。
劉將軍與113團官兵的英勇事跡,一直隱沒半世紀之久,直到1992年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造訪劉將軍,此事跡才公諸于世。美國《世界日報》報道,芝加哥卡爾登飯店,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握著劉放吾的手說,感謝你們當年救了7000多英國人性命。算算看,7000英軍、500多美國傳教士及記者,他們現在該有第三代、第四代了,我今天代表英國政府和人民對你表示深深的感謝與敬佩,希望將來有時間聽你講述是如何打贏這場戰(zhàn)役的。
已經93歲的劉放吾眼里溢出淚水,他回應道:“我是軍人,打仗是我的職責。英軍是并肩作戰(zhàn)的友軍,友軍遭危難,援救友軍是分內之事,不能列為戰(zhàn)果?!辈痪?,臺灣當局專為劉放吾頒發(fā)了一枚遲到了50年的獎章——“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終于了卻了劉放吾深埋心底的一樁憾事。兩年后,劉放吾撒手人寰,與那些先他而去的抗戰(zhàn)英烈們重聚于九天仙境之中。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