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是伊斯蘭教第一大圣城,全稱是麥加·穆卡拉瑪,意為“榮譽的麥加”。麥加是伊斯蘭教最神圣的城市,擁有天房和禁寺。麥加有名的朝覲活動每年吸引將近300萬人,是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
麥加城因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誕生地而世界聞名,主要圣地為該城中心的圣寺克爾白,郊區(qū)圣地有阿賴法特山、希拉山、索爾山與米那村等。
圣寺位于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央。寺院中心偏南的高大立方形石殿稱作“天房”,又稱“克爾白”,為世界穆斯林做禮拜時的正向。
1987年,一年一度的麥加朝覲活動就要進入最后高潮的7月31日,在做完下午祈禱后,幾千名伊朗朝覲者突然在沙特阿拉伯麥加城大清真寺外發(fā)起游行示威,他們高呼“打倒美國”、“打倒蘇聯(lián)”、“打倒以色列”的口號,同時焚燒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畫像。沙特警察對此進行了干預,雙方發(fā)生激烈沖突,造成402人喪生,649人受傷。死亡者中有275人是伊朗人,85人是沙特警察,還有42名其他國家的朝覲者,造成了歷史上罕見的流血慘案。
這一慘重事件震驚全球,在伊斯蘭世界激起強烈反響,使海灣形勢驟然緊張。
麥加是伊斯蘭教復興者先知穆罕默德的誕生地。麥加大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第一大清真寺,是全世界穆斯林禮拜朝向的克爾白天房所在地。穆罕默德于公元622年率眾遷徙麥地那,建立了伊斯蘭政權,并于公元628年宣布朝覲是伊斯蘭教的天命。因此,每年舉行的朝覲麥加的活動,既是遵照傳統(tǒng)的一次重大宗教活動,又是世界各地穆斯林的大集會。
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朝覲活動中,不時發(fā)生伊朗人與沙特警方的沖突,而以1987年7月31日的這次流血事件規(guī)模最大,損失最為慘重。
伊朗和沙特在朝覲活動中多次發(fā)生沖突是事出有因。
近因:兩伊戰(zhàn)爭和海灣危機
沙特在兩伊戰(zhàn)爭中站在伊拉克一邊,伊朗對此深懷不滿,稱沙特為“地區(qū)反動派”。始終想通過朝覲沖突向沙特和其他阿拉伯鄰國施加壓力,迫使他們改變支持伊拉克的立場。
從1987年7月開始,美國等國家派軍艦進入波斯灣和印度洋為科威特等海灣國家的油輪護航,這嚴重地困擾著伊朗人。伊朗擔心美國摧毀它的海岸防衛(wèi)力量,從而無法集中力量對付伊拉克。伊朗想通過在麥加制造沖突向美國進行示威,迫使美國軍艦撤出海灣。
不過,麥加朝覲演變?yōu)橐粓雠e世震驚的流血慘案,恐怕也是伊朗人始料不及的,因為他們也不希望使自己處于多方受敵的尷尬境地。
遠因:遠流長的宗教矛盾
麥加沖突又與西亞地區(qū)復雜的歷史、民族和宗教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全世界14億多穆斯林主要分成兩大派系,即遜尼派和什葉派兩大派,分別在伊朗和沙特各居統(tǒng)治位,這兩派在歷史上長期存在矛盾和斗爭。在遜尼派眼中,什葉派就是異端教徒。而且伊朗對沙特執(zhí)掌麥加和麥地那極為不滿,主張伊斯蘭圣地管理國際化。這一矛盾在歷史上曾釀成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數(shù)次激烈沖突。
伊朗人和沙特阿拉伯人分屬波斯和阿拉伯民族,幾個世紀以來,由于語言和文化各異,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之間互相看不起,又都想在西亞稱雄。麥加沖突反映了由來已久的阿拉伯——波斯之爭。
1979年以后,伊朗千方百計地想把“伊斯蘭革命”輸出到阿拉伯國家。在沙特東部一些省分有不少什葉派聚居區(qū)受伊朗影響很大,為此,沙特一直對伊朗存有戒心。從1980年開始,伊朗每年都向麥加派遣數(shù)十萬朝覲者,幾乎年年都同沙特人發(fā)生大大小小的沖突。所以沙特一再加強對伊朗朝覲者的控制,兩國成見也日見加深。
麥加慘案就是在這些綜合因素相互作用下發(fā)生的。慘案發(fā)生后,伊朗指責美國和沙待政府制造了一場反伊朗大屠殺,揚言要進行報復,沙特則認為麥加慘案是伊朗有組織有領導的行動。多數(shù)阿拉伯國家站在沙特一邊。利比亞等一些國家和組織支持伊朗。原本緊張的中東海灣局勢由此變得更加緊張。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