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征服前
諾曼征服前,英國社會的政治制度是貴族民主制,國王和賢人會議共同實行統(tǒng)治。國王雖然把一些政治權利下放給了教俗貴族,但不普遍。當時也曾出現(xiàn)過國王的賜地,但這種賜地是無條件的或者僅以服軍役為條件,沒有建立起國王與受地者之間的君臣關系。只有在諾曼征服后,國王成為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通過土地分封,建立了完備的封建君臣制度,從而使英國最終建立了具有上述兩大特點的封建政治制度。
英國社會的封建化過程開始于公元七世紀時的盎格魯·撒克遜時代。這時, 按地域構成的農(nóng)村公社取代了氏族公社。此時的土地制度是國王地產(chǎn)和貴族的土地。七世紀末, 這種土地制度已有變化:一是份地的占有不均了,二是出現(xiàn)領主與依附者。從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來看, 七世紀中葉以后,盎格魯撒克遜國王開始封贈土地。如公元679年,肯特國王赫洛塞爾給布列烏德修道院院長的賜地文書說“ 為了我的靈魂得救, 今把… …土地賜予你布列烏德和你的修道院。照我和我的官員所標明的眾所周知的疆界, 你可持有和占有這些, 并且你的后任繼續(xù)擁有這些, 任何人都不能反駁?!痹?—9 世紀的593件賜地文書中, 除29件之外都是授予教會的。由此可見, 通過國王賜地, 大量農(nóng)村公社的公有地轉到了教會手中。這時的賜地是一種不帶任何附加條件的贈予,恩格斯稱之為“ 真正的饋贈” , 這種賜地成為白由的、世襲的、完全私有可以買賣、讓渡的財產(chǎn)。受地者不受到國工或農(nóng)村公社對工分土地的最高統(tǒng)治權的約束所以這種賜地與其說是賜地, 無寧說是賜給一種統(tǒng)治權。教會因此成為賜地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 他們構成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要組成部仆退是教會與國王之問井沒有因士地的收授形成臣服關系。
上面, 我們分析了諾曼征服前英國封建化的過程??梢钥闯? 從整個社會來看, 一個擁有大地產(chǎn)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已經(jīng)形成, 在封建領地內(nèi), 領主與依附者之間形成了剝削與被剝削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但是從社會上層看, 國王還未轉化成封建專制君主, 國王與賢人會議共同治理國家, 其政治制度還具有某些民主色彩。其次, 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還未產(chǎn)生封建等級, 國王與貴族還未構成封建君臣關系。
諾曼征服后
諾曼征服導致的最直接可見的變化就是王權的興起和封建制度的完備。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封建 制度在盎格魯- 撒克遜時期的英格蘭已經(jīng)萌生。在盎格魯- 撒克遜人入侵不列顛的過程中,國王常常把掠奪來的土地封賜給自己的親兵哥塞特。 土地私有的形式稱作“特許保有地”或冊地。此種封地在基督教傳入后,采用了羅馬的文書冊封方式,所以被稱作“文書地”。受封人對文書地享有完整且充分的所有權,可以將文書地轉讓、出賣或者贈與他人,或者再進行二次分封。現(xiàn)存最早的麥西亞王國在672 /674年的一份賜地文書上寫道:“從今天起,我把我的賜予權、承認權、轉交權和指派權給予你們?!庇穼W家梅特蘭認為,文書地的冊封“與其說是賜地,毋寧說是一種政治權力,賜的不是一種所有權,而是一種特權”。 可見,在11世紀諾曼征服以前,封建土地制度已經(jīng)在英格蘭萌生。
諾曼征服是英國史上的一個大事件,它為600年來盎格魯薩克森封建制度的發(fā)展做了一個總結,又開創(chuàng)了英國封建制度全盛時期的新時代、新局面,從諾曼征服到亨利二世統(tǒng)治結束近一個半世紀,英國封建制度從基礎到上層建筑全面建立,到13世紀達到極盛。
諾曼征服為英格蘭帶了了強大的王權,在強大王權的作用下,威廉一世沒收了所有公開反叛者的土地,除了將一部分土地留作己用外,將其他土地作為“戰(zhàn)利品”分封給追隨他的諾曼貴族及軍事隨從。沒有參與反抗的英吉利人仍保留原有的土地,但必須承認自己的土地是從征服者威廉那里得來的,也就是說他們必須尊奉威廉為最高領主。由此,威廉實際上成為了英格蘭最高土地的所有者。比較法學家K·茨威格特曾這樣評價道:“威廉一世及其后繼者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建立了一種等級森嚴、整齊劃一和組織結構比較簡單的封建制度,國王是最高的封建領主?!睋?jù)統(tǒng)計,直接領受國王封地者稱作國王的直屬封臣,共1400余人。領地較大、年收入100磅以上者約180人,稱作男爵。其中有12人是威廉一世的親屬或最受威廉寵愛的諾曼大貴族,他們共占全國1 /4的土地。男爵們分別向國王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騎士義務,大男爵提供40 - 60名,中小男爵提供10 - 40名,其余的1200人是騎士,只領有一塊采邑,只承擔一名騎士義務。 教會同樣承擔騎士義務,高級教士全都成為威廉的直屬封臣。占地教多的坎特伯雷主教、林肯主教、溫切斯特主教、伍斯特修道院院長分別承擔60名騎士,領地較少的拉姆齊修道院院長只承擔4名騎士。
當土地分封成為一種普遍現(xiàn)象時,由此產(chǎn)生了國王是全部土地所有者的觀念,這進而成為不久之后英格蘭“末日審判”的起點和成果。自1085 年圣誕節(jié)后兩年時間里,威廉開始了所謂“末日審判”的調查,調查的內(nèi)容涉及到每戶有多少耕地、多少人口,人口是農(nóng)奴抑或自由人,耕地是農(nóng)奴份地還是自由土地;調查財產(chǎn)項目繁多,從不動產(chǎn)土地、房屋到動產(chǎn)耕牛、豬羊,甚至鵝鴨、餐碗都在調查之列,以上均需一一登記在冊,使人有如末世來臨之感,最后將調查結果稱之為《末日審判書》。緊接著,威廉于1086年8月1日在索爾茲伯里召開誓忠會,要求所有等級的領主參加。大多數(shù)封建主到會,向威廉王宣誓效忠, 達成了“索爾茲伯里誓約”。英國學者布勒德在《英國憲政史譚》描述說:“無論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戶,不問其所領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間接得之于貴族地主者,其對于王均屬直接之人民。姑無論其間接屬之于貴族地主也,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也?!奔磭醯闹睂俜獬荚俜址馔恋貢r,次一級封臣除宣誓:“因為須有您的土地,我將效忠于您”外,還必須附加一句:“除效忠國王之外”。因此,在英格蘭國王是名符其實的最高統(tǒng)治者,所有封建土地持有者都是國王的封臣。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