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知秀網(wǎng)小編,說起劉知遠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她是個紅顏不禍水、青史不留名,但卻家喻戶曉,享有良好聲譽的,五代時期的偉大女性人物之一。
李氏是今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qū)人,公元913年出生于一個農(nóng)民家庭。雖然出身不好,但卻端莊秀麗、通曉事理。至于李氏的外貌有多吸引人,史料中未作記載,但是,后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第一眼見到她的時候,三魂七魄就已經(jīng)被她給勾沒了。
提起劉知遠與李氏之間的婚姻問題,還頗具有傳奇色彩。
據(jù)說,二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李氏正值18歲的妙齡,花枝招展、驚艷萬分,是許多人夢寐以求,并甘愿當“牛糞”供養(yǎng)的一枝花。而劉知遠已經(jīng)38歲,即將步入中年,卻還是一個身無分文的落魄小卒。劉知遠因家貧如洗,提親時被李父當場回絕。劉知遠看文的不行,竟然直接動了武,搶了李氏就走,當天晚上就做成了熟飯。
這一段姻緣看似傳奇,但與史料中的記載頗為有些出入。不過,這并不重要,關鍵是大家喜歡這樣的開局。既然是偉大的女性,在愛情方面自然也不能太過于平庸。
李氏嫁給劉知遠之后,夫妻二人相敬如賓,生活過得非常甜美,不久就迎來了二人的愛情結(jié)晶,之后就從二人之家變成三人之家,乃至多人之家。
自李氏過門之后,也給劉知遠的事業(yè)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公元947年,劉知遠在征討契丹,建國自立的過程中,軍餉物資逐漸捉襟見肘,一時周轉(zhuǎn)不及。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狀,他與眾將商量,增加民眾的賦稅,加大軍餉與物資的籌集力度??墒?,李氏聽聞之后,表示強烈反對。
她耐著性子給夫君講道理:“受災加上戰(zhàn)亂,民眾的生活已經(jīng)苦不堪言。你立國之初,本應救民于危難,濟世賑災收復民心才對,怎么能在這個時候做這種強取豪奪痛失民意的事情呢?宮中有很多值錢的東西,拿出去犒賞將領、體恤兵卒,雖然不足以支撐全軍使用,但最起碼不會傷了士卒及百姓們心,更不會受到將領們的抱怨?!?/p>
就這樣,李氏雖然貴為國母,身為皇后之尊,仍在宮中節(jié)衣素食、勤儉持家,一門心思的幫助丈夫操持基業(yè),共渡難關。
李氏的所作所為,不僅使劉知遠極為感動,更受到了臣民們的一致贊譽。
然而,李氏雖然賢良淑惠,堪稱皇后中的典范,但是,劉知遠病逝之后,在輔佐劉承佑時,卻沒能將余熱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劉承佑的個性十分叛逆,對于母親又極不尊重,每每受到李氏的勸說都表現(xiàn)得極不耐煩。
公元950年,劉承佑與心腹合謀,準備對幾位托孤大臣痛下殺手時,李氏站出來極力勸阻。誰知,劉承佑不僅不聽,還蹦出了一句:“豈能謀于閨門”的說辭。這句話可謂傷透了李氏的心。
劉承佑殺完托孤重臣又要向郭威下手時,李氏再次出言勸阻。怎奈好話說盡、道理講明,不孝子就是不聽,最終落得個國破身亡的下場。
關于這一點,在諸多史料中對李氏也頗有微詞。
認為,正是李氏勸阻了劉承佑誅殺郭威,才給了郭威謀反的機會,直至葬送了后漢政權(quán)。至于此說,眾多學者們都認為不確切,這對李氏的評價也不公道。先不論當時后漢面臨的復雜局勢完全要靠郭威支撐這一點,就是在萬事無虞的情況下,以劉承佑當時的能力及力量,也絕不可能是郭威的敵手。
不管怎么說,這段歷史已經(jīng)過去了許久,而李氏的事跡仍在以不同的形式得以繼續(xù)流傳。
歷史證明: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必然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這句話雖然不完全正確,但一定是有道理的。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