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曹丕,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知秀網(wǎng)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等到曹操準備立儲的時候,實際上也有兩個人選一個是曹丕一個是曹植。但是好像曹操更加喜歡在文學上造詣更高的曹植,而冷落了曹丕,其實曹丕和曹植比起來更加的全面一些,但曹丕在曹操面前還是不得寵。最后救了曹丕的還是因為大臣們認為曹操不應該廢長立幼,這個傳統(tǒng)還是必須要遵守,而且曹植多次闖出大禍,曹操也知道曹植并不適合打理國政。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
何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能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fā)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椗b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深藏不露
這首七絕《燕歌行》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存世最早的一首完整七言詩。
雖然沒有“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斬樓蘭終不還?!蹦敲春肋~;也沒有“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那么悲壯。
但是短短一百余字,就把一位年輕的閨中女子,對遠方情郎的思念與幽怨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讓看過的人忍不住輕聲贊嘆:有(niu)才(cha)!
寡恩好色
不過假如我告訴大家,這首詩其實是一位武林高手所作,不知大家會作何感想?
想來大家還是被曹丕深藏不露和寡恩好色的形象蒙敝了。
史書記載,三國時魏國的開國皇帝,魏文帝曹丕曹子桓,生于東漢靈帝中平四年。六歲的時候,曹操就開始教他射箭和騎馬,八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可以騎射了!十歲的時候,曹丕跟從曹操南征張繡(這也太不把張繡當回事了,帶著十歲的孩子,哪里像是去打仗的,完全是去受降嘛。)。結果大家都知道啦,由于曹操貪圖人家嬸嬸的美色,張繡降而復叛,曹操這邊損兵折將,猛將典韋、長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全部戰(zhàn)死。
而十歲的曹丕竟然可以從亂軍之中“乘馬得脫”,這樣的騎術絕對是很了得的。這次血的教訓為曹丕取得了寶貴的人生經(jīng)驗——“夫文武之道,各隨時而用”。
習文練武
從此以后,曹丕只要一有閑暇 ,就把習文練武、騎馬射獵當成了自己的最大個人愛好 !
史書記載其“少好弓馬,于今不衰;逐禽輒十里,馳射常百步,日多體健,心每不厭”。一次他和他的族兄曹真,在鄴城的郊外打獵,一天之內(nèi)就打到了“獐鹿九,雉兔三十?!彼木可湫g由此可見一斑。
曹操的首席幕僚荀彧聽說他的射術高明,曾經(jīng)向他請教:“聽說你可以同時左右開弓,這應該相當困難吧?”,曹丕回答:“執(zhí)事未睹夫項發(fā)口縱,俯馬蹄而仰月支也”,翻譯成白話文就是:真正高明的騎射術,弓箭就是你的雙手,座騎就是你的雙腳,在看到獵物的一瞬間,人是來不及做出思考的。你必須以最快速度在馬上以任意角度射出你的箭,才算得上高手!
荀彧嘆道:“到這種境界啦!”曹丕又接著道:“埒有常徑,的有常所,雖每發(fā)輒中,非至妙也。若馳平原,赴豐草,要狡獸,截輕禽,使弓不虛彎,所中必洞,斯則妙矣”,意思是,本來沒路的地方,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射箭也一樣,只要你不停的練習,射中目標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能每發(fā)必中,也不算太稀奇!要在野草茂密的原野之上,縱馬飛馳時,還能迎面射中野獸,側(cè)面射中飛鳥,這樣才牛!
曹丕這一番關于騎射術的高明論調(diào),讓荀彧和在座的其他人都拍手稱贊——今天看來,他的這些關于騎馬射箭的速度和精準度的理論,都是教科書級別的。因為不論你多牛的技藝,都必須要以實用為第一要素,就當時而言,只有騎在奔馳的馬上還能百發(fā)百中——才是實戰(zhàn)中最需要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曹丕的劍術相比他的騎射之術,顯然又更進了一個檔次。
史書記載,曹丕本人的劍術師從當時的劍術名家史阿,并且“學之精熟”。
有一次在曹丕和平虜將軍劉勛、奮威將軍鄧展等一干將領一起喝酒談論劍術之道。這個奮威將軍鄧展,據(jù)說有空手入白刃的功夫,是此道的公認高手。酒酣耳熱之后,在眾人的推戴之下,兩位高手自然免不了要切磋一番,幾個回合下來,曹丕連續(xù)三次擊中鄧展的手臂,席上觀戰(zhàn)的眾將紛紛大笑。
鄧展非常不服氣:你只能打到我的手臂,打得到我的要害嗎?曹丕解釋說:我的劍法最講究的是快,所以不敢攻擊你的要害,怕誤傷你。鄧展不相信,堅持要求再來一發(fā)。于是,二人再次交手,結果曹丕真的擊中了他的臉“正截其顙”,頓時觀戰(zhàn)諸將都嚇到——“坐中驚視”。
也就是說,高手曹丕在說明了自己的劍術特點后,第二次和高手鄧展交手。依然技高一籌,讓對方輸?shù)眯姆诜?。今天,曹丕在劍術上這一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獨到見解,得到了后世的武俠小說家們無限的推崇。
俗話說:不會騎馬的劍客不是好皇帝!憑借騎射和劍術上的高超造詣,魏文帝曹丕應該也和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一起并列開國皇帝中的絕世高手了吧。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