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羊欣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熟悉,說到王獻之大家肯定都知道,羊欣的舅舅就是王獻之。
羊欣,字敬元,泰山郡南城縣人,他是東晉到南朝宋時期的書法家,也是一位書法史學家。
羊氏家族是個泰山名門望族,家族中的著名人士有羊曼、羊秘、羊固、羊誘、羊枯等。羊欣的祖父羊權,曾擔任過黃門侍郎,父親羊不疑擔任過桂陽太守。家族南渡后,羊欣在晉朝、南朝宋兩朝都入仕過,曾擔任過中散大夫、義興太守。
羊欣的舅舅是王獻之,他的書法也是直接師從于王獻之的,人們將他與同時代的書法家薄紹之合稱為“羊、薄”。羊欣自幼性格沉穩(wěn),不爭強好勝,他博覽群書,對隸書、行書、草書都十分擅長,隸書尤為精湛。據(jù)說在他十二歲那年,擔任吳興太守的王獻之對他尤為賞識,羊欣穿著新娟裙午睡時,在他的裙子上寫了幾幅字之后才離開了。羊欣看到這些字之后受益匪淺,在書法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時人稱“最得王體”。當時甚至還流行著“買王得羊,不失所望”這樣的俗語,意思是買不到王羲之的字,得到羊欣的子,這也不令人失望,人們都認為羊欣的字能與王羲之的書法相媲美。后世也有人認為羊欣只是一味地篆仿,沒有領悟到王氏書法的精髓,沒能突破王羲之的格局形成自己的獨立風格,在氣韻上更是缺乏一種灑脫與奔放,但是這并不影響羊欣是王氏書法的得力傳人這一事實。羊欣傳世的書法作品有《暮春貼》、《大觀帖》、《閑曠帖》。
羊欣也是一位書法史學家,他最重要的理論貢獻就是提出了新的審美屬性——自然,他也是最早把自然這個概念介紹到藝術批評中的人,他這么做的目的可以說是為了贊揚二王的書法。他作為王氏書法的傳人,也與二王相識,他是最早贊揚王羲之作為書法家的成就“古今莫二”的人。同時他還對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書法風格上的差異做出明確的區(qū)分,對后世認識二王書法的性質有很大的影響。羊欣著有書法史著作《采古來能人書人名》,全書記錄了秦朝到晉朝六十九位有名的書法家,介紹了他們的籍貫、師承以及各所擅長的書體等,并作出了簡要的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