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征和二年,發(fā)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jù)被劉屈氂、李廣利、江充等人陷害。起兵自保,兵敗后,不愿被捕,自殺而死,史稱“衛(wèi)太子”。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就給大家?guī)硐嚓P詳細介紹。
不久后,劉據(jù)的冤案被平反,漢武帝思念兒子,興建思子宮。同時為自己的兒子報仇,參與陷害劉據(jù)的人都被滅族,對劉據(jù)刀劍相向的人也全部處死。
公元前74年,劉據(jù)的孫子劉病已繼位為皇帝,第二年的本始元年,漢宣帝劉病已下詔:“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謚、歲時祠。其議謚,置園邑?!庇谑亲分u劉據(jù)為“戾”,因此劉據(jù)也被稱為“戾太子”。
漢宣帝為什么追謚劉據(jù)為“戾”呢?
按照《逸周書》的“謚法”來解讀: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這個“戾”是個惡謚沒跑了,但是古代的謚法其實沒有這么簡單,漢朝對于謚法執(zhí)行比較嚴格,而且漢以孝治天下,劉病已沒必要給劉據(jù)加個惡謚,這完全是用來惡心自己的嘛,大不了不加謚號了。
西晉臣瓚在作《漢書》注解的時候,認為“太子誅江充以除讒賊,而事不見明。后武帝覺寤,遂族充家,宣帝不得以加惡謚也?!?/p>
認為太子劉據(jù)誅殺江充,是鏟奸除惡的行為,對漢朝的社稷是有功的,漢宣帝是沒有理由給他加惡謚的。
漢武帝時期的大儒董仲舒,有這樣一個解釋“有其功無其意謂之戾,無其功有其意謂之罪”。
東漢的《說文》中,也有提到:“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p>
所以,漢宣帝給自己祖父追謚“戾”,第一層要表達的意思是劉據(jù)蒙冤受屈的意思。第二層意思是要說明前皇太子劉據(jù),是有功于社稷的。
第三層意思就是表達哀思之意,劉據(jù)死于湖縣,“戾”字旁邊加上“氵”,就是繁體的“淚”,這個淚字,體現(xiàn)了宣帝失去親人的沉痛之情。
以此來看,劉據(jù)的這個“戾”絕不是惡謚,當然和褒謚也挨不著邊,應該是一個平謚,這很符合漢代的謚號標準,一般都是平謚,除非是功績突出的。
劉病已為什么要給劉據(jù)追謚呢?
元平元年,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后,霍光擁立劉病已登基,其理由就是劉病已為“武帝正統(tǒng)”。所以漢宣帝后面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宣示自己的正統(tǒng)地位。
為劉據(jù)加謚號為“戾”,為史皇孫劉進加謚號為“悼”,便是為了重申劉據(jù)的前皇太子的身份,向天下宣告,皇位本來就是我們的家族的,我現(xiàn)在即位,是天命所歸。
自古就說,“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給祖父母、父母加謚號,修建陵園,封食邑、置官吏以供養(yǎng)。一方面,可以宣示自己的正統(tǒng)地位,另一方面,彰顯自己的孝心,立德才能立身嘛!
漢宣帝為什么不追封劉據(jù)、劉進為帝呢?
這就是劉病已的高明之處,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皇位的獲得,不僅僅是因為自己是武帝的曾孫,更多是依靠霍光的支持,這才是自己獲得皇位的原因。
所以漢宣帝為劉據(jù)、劉進加謚號,更多的原因,在于改善自己家族的地位,給予慘遭屠戮的親人身后事以優(yōu)待。
但是宣帝準確地把握住了一個度,因為在迫害劉據(jù)、劉進的過程中,以霍光為首的輔政大臣,肯定是沒起什么好作用的。
他們雖然不是舉刀的人,但是他們肯定是冷眼旁觀者,在劉據(jù)無助地陷入困境中,但凡霍光能幫忙說句話,劉據(jù)可能都不會起兵了。
劉病已并沒有在給祖父、父親的尊號上做糾纏,避免刺激大臣們。而是采取另外一種手段,為漢武帝歌功頌德,要求公卿、博士討論武帝的“尊號”和“廟樂”,這相當于是肯定了霍光等人的政績。
同時漢宣帝認為漢武帝立廟的舉措,強調(diào)了自己嫡系子孫的身份,將自己與庶出的少子劉弗陵區(qū)別開來。
既捧了霍光等人,又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可謂是一舉數(shù)得啊,由此就能看出來漢宣帝的聰明之處。
元康元年,漢宣帝徹底清除了霍光在朝中的勢力,大臣建議“父為士,子為天子,祭以天子”,于是宣帝尊父親劉進為皇考。
漢宣帝為什么沒有趁機對父親、祖父進行加封呢?這就不得不說,漢朝的時候,皇帝們還是比較要臉的。
劉邦認為他是靠自己奪得的天下,也僅僅是加封在世的父親為太上皇,估計他爹不在世,都沒這榮譽了。
后世的開國皇帝,普遍會加封自己祖宗八代為皇帝,這不過是自己心虛的一種表現(xiàn),畢竟篡奪了別人家的皇位。
劉邦都只封了自己老爹,劉病已不能認為自己比劉邦還牛逼,把祖父、父親都加封為皇帝吧,那就太不要臉了。其實就是劉邦給子孫打了個樣,照這來就行了,不能過分了!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