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秀網(wǎng)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清朝走下坡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現(xiàn)在比較公認的是清朝自乾隆中晚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我認為,清朝的下坡路不是乾隆單獨造成的,而是乾隆和嘉慶兩代皇帝共同的不作為把清朝拖入到深淵中。
乾隆因為自己的好大喜功和奢靡生活,讓清朝的財政和民生陷入危機,結(jié)果就是清朝的國庫沒錢了,民間也爆發(fā)了如川陜白蓮教大起義這樣席卷整個西南地區(qū)的反清斗爭。
但乾隆去世后,清朝是否有機會把下滑的局勢往上拉一拉?應該還是有機會的,當時的清朝只有內(nèi)部問題,不像清末,因為國門的洞開,還面臨外部的壓力,所以,乾隆死后的清朝,問題雖然多,可面臨的局勢遠比清末內(nèi)、外都亂要好得多。
乾隆晚期的清朝,所面臨的最大困難無非也就是兩點,財政和吏治,雍正給乾隆留下的家底很早就被折騰光了,為了緩解財政壓力,并順手給自己撈錢享受,乾隆制定了所謂的議罪銀制度,鼓勵犯罪的官員用錢贖罪。
這種議罪銀制度得來的錢大部分進入到乾隆的私庫中,供其享樂,結(jié)果就是,不但清朝的財政困難沒解決,反而助長了官員的貪腐之風,反正貪得再多,也可以花錢贖罪,總的來說還是賺錢的,只不過,老百姓就更苦了,被加倍的壓榨,川陜白蓮教起義就是這么出現(xiàn)的。
康熙加雍正的模式可以解決乾隆時期清朝走下坡路的危機
乾隆晚期面臨的財政和吏治上的困難,其實和康熙晚年差不多,康熙皇帝因為執(zhí)政早、中期的三藩之亂、收復臺灣、葛爾丹叛亂,包括末期的羅卜藏丹津叛亂等規(guī)模比較大的戰(zhàn)爭,同樣因戰(zhàn)爭成本的支出導致了朝廷財政上的虧空。
且清朝在康熙執(zhí)政末期,也因為江山的穩(wěn)固,以及康熙為了自己的聲譽,不忍對昔日功臣下狠手,貪腐的情況也很嚴重,吏治問題相當嚴重。
但康熙對此有很深刻的認識,麻煩總歸要解決,否則清朝的江山長不了,康熙在自己無力解決問題時,很聰明的選擇了剛硬的雍正皇帝作為繼承人幫助清朝回血。
就像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臨終前對雍正說的話:“把千鈞重擔托付于你”,康熙很明白自己遺留下來的困難是什么?后繼之君應該承擔什么?就是要把自己執(zhí)政期間敗壞的財政和吏治問題解決,而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就是康熙作為負責任圣君要做的事。
雍正果然也不負康熙之望,在位期間,頂著士紳們的罵名,努力糾正清朝在財政、稅收和吏治上的錯誤,勤勤懇懇的完成康熙交給他的任務和作為清朝皇帝的使命。
正是因為有康熙認錯選對繼承人在先,雍正糾錯能力強在后,才一舉扭轉(zhuǎn)了康熙執(zhí)政末期顯現(xiàn)的頹勢,才有了乾隆登基之初,國庫豐盈,官員踏實,國無內(nèi)亂,百姓安居的大好局面。
因為乾隆的圈養(yǎng),他的繼承人嘉慶沒有雍正的能力和魄力,無法解決面臨的困局
有雍正的先例在前,乾隆之后的嘉慶皇帝完全可以照貓畫虎,學習雍正就完事,可嘉慶卻沒能做到這一點,在位期間,也只是乾隆剛逝世時殺了一個和珅,甚至連和珅的黨羽都沒有過多追究。
嘉慶給出的信號就是,除了貪腐的首惡,一切照舊,他在執(zhí)政時的行為也正是如此,并沒有對乾隆時期遺留下來的頑癥進行如雍正對康熙那樣大刀闊斧的糾錯。
這才是乾隆時期清朝開始走下坡路,但沒有挽救回來,導致清朝持續(xù)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嘉慶承接了使命,但沒有做好,而他沒有做好的根本原因是能力不足,這個因也是乾隆種下的。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因為有感于康熙晚年,各位皇子為爭奪皇位繼承權導致的血腥爭斗,在繼續(xù)落實雍正皇帝密詔立儲的基礎上,開始對皇子們進行圈養(yǎng)。
康熙晚年,各位皇子都是有各自兼管的差事,康熙也允許皇子的學習理政和上戰(zhàn)場,以幫助自己治國。
所以,康熙的兒子們因為長期的理政實踐,以及爭奪皇位的殘酷性,個個都有著豐富的政治經(jīng)驗,可以說,即使不是雍正,任意一個挑出來,治國都沒有大問題。
到雍正時,為了杜絕這種皇族之間殘酷的爭斗,雍正不但搞出密詔立儲這種制度,還主動出手,幫助乾隆消除了兄長弘時的威脅。
而乾隆就更進一步,他的兒子也多,于是干脆的把皇子們集中在一起教育,而且,不允許他們主動參與國事,以免他們因為過多的獲得權力而升起爭奪皇位之心。
這樣一來,如康熙晚年皇子之間殘酷的斗爭是沒有了,可皇子們也幾乎全部被培養(yǎng)成廢物,沒有爭斗就沒有競爭力,沒有理政的經(jīng)驗又何談治國?
乾隆自己活得又夠長,他的大多數(shù)兒子們在乾隆的長壽面前,都對皇位繼承失去了信心,甘心做個混吃等死的親王貝勒,毫無上進之心。
嘉慶皇帝也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即使他的能力在乾隆諸皇子之間屬于上游,但因為斗爭經(jīng)驗和政治經(jīng)驗的缺乏,能力是遠遠比不上康熙時期的皇子們,他之后的清朝皇帝也是一代比一代差,清朝最后甚至淪落到要靠一個女人來續(xù)命。
因此,在面對乾隆逝世后清朝的諸多困難時,能力差的嘉慶毫無解決的辦法,他沒有雍正的膽略和果決,也沒有雍正的冷酷,沒有敢得罪天下士紳的心,自然也就沒有變革的可能。
嘉慶唯一能和雍正相比的,大概就是“崇儉勤事”了,《清史稿》總結(jié)嘉慶“而吁咈之風,未遽睹焉,是可嘅已”,不就是在說他對清朝的困局放棄治療或采取保守治療?
嘉慶的不作為確實沒有讓他背負祖父雍正皇帝那般的罵名,還給自己混到個“仁宗”的謚號,可得到一個好謚號的后果就是讓乾隆末期遺留下的弊病繼續(xù)發(fā)展,清朝最終無可挽救。
因此,綜上所述,清朝的下坡路是乾隆時期出現(xiàn)的,但完整的下坡路卻是嘉慶時期鑄就的,乾隆的揮霍無度加上嘉慶的糾錯能力差和不作為,這兩代皇帝的行為加在一起,才是清朝徹底走向下坡路而無法回頭的根本原因。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