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北宋在靖康之變的濃煙烈焰中灰飛煙滅。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僥幸躲過金兵的毒手,南渡大江來到江南,依托長江天險,在臨安建立南宋。金國占領北方地區(qū)和中原后,仍然得隴望蜀,兵鋒直指南宋。南宋與金國之間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就此拉開帷幕。
面對金兵的瘋狂進攻,南宋大臣分化為兩個派系:主戰(zhàn)派與主和派。主戰(zhàn)派包括宗澤、李綱、岳飛、韓世忠等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是秦檜、萬俟卨、湯思退等人。主戰(zhàn)派主張采用武力對抗金兵侵略,不但要擊退金國進攻,還要進一步恢復中原,迎還二帝,甚至直搗黃龍滅掉金國。
而主和派則認為,南宋并不具備與金國掰腕子的實力,因此對金國應該采取妥協(xié)議和之國策,只要能保住南宋,割地、賠款、稱臣納貢也在所不惜。主戰(zhàn)派與主和派之間尖銳對立,在朝堂之上雙方你來我往,明槍暗箭,斗得不亦樂乎。南宋掌門人宋高宗,則在戰(zhàn)和之間游移不定。
一般人認為,主戰(zhàn)派都是赤心為國的正面角色,大義凜然值得崇敬。而主和派則都是罪該萬死的千古罪人,千刀萬剮死不足惜。這種看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確實也有不夠客觀之處。實際上,真實的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許多,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之間,往往不會像戲臺上畫著臉譜的忠臣奸臣,讓人一目了然。
南宋最堅定的主戰(zhàn)派張浚,就是這樣一個極為復雜的歷史人物。他身為主戰(zhàn)派的中流砥柱,對南宋造成的傷害卻比秦檜還要大。張浚,四川漢州綿竹人。宋徽宗政和八年,張浚高中進士,從此開始他長達半個世紀的仕途生涯,先后擔任北宋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南宋知樞密院事、川陜宣撫處置使、檢校少保、定國軍節(jié)度使、丞相,是對南宋歷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宋金戰(zhàn)爭期間,張浚力主與金國進行針鋒相對的武裝斗爭,“勉力疆場,親持桴鼓”,親自指揮和組織了對金國的多次大型戰(zhàn)役。但是,張浚有兩個極為明顯的缺點,使得他對南宋帶來的負面作用遠遠超過正面作用。
張浚的第一個缺點,是志大才疏。張浚雖然熱衷于與金國開戰(zhàn),但其軍事才能極為拙劣,與同時代的岳飛相比,簡直天上地下。糟糕的是,張浚的職位比岳飛高得多,是岳飛、韓世忠、吳階等名將的頂頭上司。他親自指揮的兩次大型戰(zhàn)役、富平之戰(zhàn)和淮西之戰(zhàn),最終都以慘敗告終,史稱“東潰淮楚,西敗富平”,兩次大戰(zhàn),導致南宋丟失整個關陜地區(qū)和江淮地區(qū)大部,損兵折將超過十萬余人,給南宋國防實力造成難以彌補的重創(chuàng),國防形勢急劇惡化。
張浚的第二個特點,是心胸狹隘,無容人之量。南宋川陜戰(zhàn)區(qū)主將曲端,江淮、中原戰(zhàn)區(qū)主將岳飛,武略超群能征善戰(zhàn),屢立奇功。但兩人都與張浚合不來,多次因為軍事指揮、兵力調度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張浚懷恨在心,羅織罪名誣告曲端謀反,“殺之于獄”。岳飛則被他在宋高宗面前結結實實打了幾個小報告,使得宋高宗開始對岳飛有了成見,為岳飛被害埋下禍根。
宋高宗趙構對張浚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毋信張浚虛名,將來必誤大計”,“張浚措置三年,竭民力,耗國用,何嘗得尺寸之地,而壞事多矣”??梢哉f,正是張浚的瞎指揮給國家造成慘重損失,嚴重消耗南宋國防實力,更為惡劣的是,使得宋高宗從此對主戰(zhàn)派徹底喪失信心,全面倒向主和派,南宋恢復中原的夢想徹底化為泡影。宋朝學者朱熹對張浚的評價也很到位:“張魏公才極短,雖大義極分明,而全不曉事。扶住東邊,倒了西邊;知得這里,忘了那里”,可見有德無才,也照樣會把事情辦砸。
發(fā)表評論